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温州“高利贷”月息持续走高 政府部门着手调查

2011年03月25日 22: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温州3月25日电(见习记者 赵小燕)被通称为“高利贷”的温州民间借贷在当前国家货币紧缩政策的大形势下,正展开一场“金融狂欢”。在“地下市场”,温州“高利贷”短期平均月利息,据记者调查已高至8分,为银行同期的17倍。

  记者暗访温州“高利贷”市场

  近日,有媒体称温州民间借贷部分月利已超一角,而对于温州经济极为熟悉的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则认为,月利超过一角的个案肯定有,但目前来看,“温州民间借贷短期利率应该在6分到8分之间,而长期借贷则在3分左右。而且现在连高利贷都很难借到了。

  记者以民间借款人名义致电温州一位长期从事资金拆借生意的人士(通过朋友获得其联系方式)。这位放贷人称:“目前民间借贷行情已经比年前(春节前)有所上涨,现在要借短期的话,我给你的月息会在6分到9分之间。”

  随后,记者又以借款人名义联络了几位长期从事资金拆借业务的人士,似乎也验证了周德文的结论,他们中有多位将月利价码定在了6分到1角之间。其中一位表示,“现在看你借多少,一般都是6-9分,年后行情一直在涨。”

  平均算来,温州民间借贷短期利率或已高至8分。

  人行温州中心支行:“高利贷”利息已至半年来最高点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一位负责人尽管对温州民间借贷短期利率已高至8分的说法并不认同,但他表示,“今年一季度数据还没出来,但近期温州民间借贷利率确实有明显上涨,3月份的利率可能是近半年来的最高点。”

  按照央行刚刚调整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标准,6个月以内的短期贷款基准利率为年5.6%。现在的温州民间借贷若以短期月利8分利计,已是银行利率的17倍。就算是2007年短期贷款基准利率的最高峰6.57%时,温州民间借贷也未曾如此疯狂。 据周德文回忆,当时民间借贷短期月利大概在3-5分之间,平均为银行利率的7.3倍。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高出银行同期贷款利息4倍就属于高利贷。

  政府部门高度关注正着手调查

  对于民间借贷高利现象,温州相关单位似也看到了苗头。有消息人士称温州有关单位已经准备专项治理。

  温州市金融办金融工作处处长余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尚无温州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结论,但金融办牵头的专项治理小组目前对市场状况已开始着手调查,相关方案目前已在论证阶段,正在制定。

  而据记者了解,在2月末,包括温州市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温州市工商局等单位在内的相关负责人已经开过讨论会议。

  专家:地方金融组织亟待发展

  民间借贷利息为何能在温州水涨船高?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汪炜认为,“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很‘饥渴’,企业主真的很需要钱,而民间借贷则对这一市场情况马上做出了提高利息的反应。”

  “中小企业在一些大银行眼中先天不足,不是优质客户,在贷款越来越难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求助于民间借贷。”汪炜接着分析说,每一次宏观政策调整,民间借贷都会做出反应,民间借贷的高息反应一方面显示了货币的流动性泛滥,一方面也反映了资金总体压力大,而资本本身存在投资难和融资难的矛盾问题。

  “温州甚至整个浙江总体信用环境良好,不会像其他地方对‘有借无还’存在那么高的焦虑,这也是温州民间借贷活跃的另一原因。”

  汪伟认为,在民间借贷异常活跃的现实下,当务之急还是发展诸如小额贷款公司之类规范的地方金融组织。“对私人借贷实施管理难度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民间借贷利率不断上涨,当务之急,是发展地方金融组织,来满足合理合法的市场需求。”汪炜认为,目前金融工具的数量与中小企业的数量对比相形见拙,发展金融组织才能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但温州活跃的民间借贷市场事实上并不是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等规范金融组织的天地。“目前在温州最活跃的还是私人借贷,他们几乎成了主流。”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负责人表示。

  小额贷款公司等或是输在了阵势上。据了解,温州市自2008年10月成立首家小额贷款公司以来,目前该市已营业和试营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也仅有21家。按照有关规定,这些公司只贷不存,资金很快被贷光,它们经常会处在无款可贷的尴尬境地。

  而作为温州中小企业代言人,周德文甚则希望国家能在政策上有所改变。“虽然政府处在需要遏制通货膨胀又要发展经济的两难境地,但目前中小企业也正是用钱的时候,转型升级也需要资金支持,如果政策不能调整,恐怕很多中小企业会面临倒闭危机。”(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