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核危机蔓延冲击波剧烈 日本经济或成“孤岛”

2011年03月28日 08:5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有分析指出,如果核危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日本无论从进口还是出口的角度讲,都会付出高昂代价,贸易往来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出于安全考虑,海外人才不去日本,国内的人想往外跑,所谓的金融中心、科研中心、会展中心都将名存实亡,对世界经济的辐射能力将大为减弱。产业“空心化”风险剧增,许多城市成为“死城”,日本经济可能成为“孤岛”。

  日本特大地震海啸灾难后引起的核电站危机持续发酵,正如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日前所说“还不能确定目前的核危机何时结束”。

  日本政府最新公布的估计结果表明,由东日本大震灾导致的住宅、道路破坏等直接损失额达16万亿至25万亿日元。由于海啸造成的损失巨大,东日本大震灾损失额远远超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10万亿日元。但是这次公布的测算结果还不包括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的损失,以及地震引起的停电、消费者信心恶化等因素造成的潜在损失。

  已有近20万外国人离开日本

  地震和海啸,核泄漏和电力供应不足凑在一起,让日本有一种国难当头的感觉“观光立国”的道路上已亮起了黄色信号。

  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3月27日说,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积水已检测出超高浓度放射性物质。而2号机组积水放射性活度超标1000万倍,目前该机组抢修作业已经暂停。此外,检测还表明,核电站附近海水中放射物浓度正继续上升。日本气象厅3月26日说,大地震后富士山等13座活火山活动加剧,应密切关注。静冈大学教授小山真人说,整个东日本地区地壳已处于不稳定状态。中国和美国部分地区检测出辐射量超标。种种迹象显示日本核危机仍在蔓延。

  地震、海啸及随后发生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迫使日本地震灾区的许多灾民离开家园,远走他乡避难。与灾区相隔数百公里的日本近畿地区各府、县正积极采取措施,接受来自灾区的避难者。核泄漏严重的区域将成为无人居住的“死城”。

  据日本媒体报道,大阪府计划接受避难者1万人。京都府和京都市也分别为灾民准备好了761套和200套住房。截至24日,京都府和京都市已分别接受避难者285人和200人。滋贺县已接受灾民159人,其中大部分来自福岛县。目前,滋贺县有包括地方政府及个人提供的避难设施316处,可接纳4117人避难。此外,奈良县和兵库县也已分别接受灾民49人和77人。

  虽然,日本有关方面正在全力对福岛核电站进行抢险作业,但形势依然严峻。泄漏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宣布疏散核电站周边2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但据最新报道,由于危机持续,日本政府已准备撤离核电站周边3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由此,将有更多的人到他乡避难。

  日本地震后,大批外国金融公司员工离开,外国银行家与交易员经常去的酒吧与餐馆不再有往日的喧嚣,显得异常安静。东京交易所主管日前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称,外国银行曾敦促东京交易所暂停交易,这样的要求是“自私的”。但指责归指责,安全堪忧形势下,这只是外国人才撤出日本大潮流的一个缩影。此外,地震造成大量外国在日工作人员离开,会议和展览等经济活动推迟或取消,使日本的金融中心地位大打折扣。

  离境潮还给日本旅游和消费业带来极大打击。日本移民官员3月25日说,日本自3月11日发生强震及大海啸至今,已有近20万外国人离开日本。而11日至22日从成田机场入境的外国游客,则比去年同期锐减六成。日本国家观光厅宣布将修正今年外国游客来日的目标。观光厅长官沟宏在25日的记者会上表示,日本将不得不修正2011年来日外国人1200万人的目标。他说,地震和海啸,核泄漏和电力供应不足凑在一起,让日本有一种国难当头的感觉,“观光立国”的道路上已亮起了黄色信号。此前菅直人政府大力推广“日本游”,期待旅游业帮助提振经济,打算到2020年把外国游客人数增加至3000万。

  大量外国游客还取消旅行计划或提前回国,日本酒店面临“退订潮”,给日本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东京银座商业区通常游人如织,外国游客尤其喜欢光临家庭式和服专营店和奢侈品专卖店。但眼下这里几乎见不到外国人。由于限电,银座也暂时失去不夜城的光泽。帝国饭店大堂显得空空荡荡,研讨会、宴会、房间预订大范围取消,只剩下十多名服务生等待迎接客人,入住率只剩往年一半。

  大地震发生后,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赴日旅行警告,一些航空运营商部分取消或减少赴日航班。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