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两年内,我们的小企业贷款规模从4亿元增长到40多亿元。”在昨天召开的2011全球创业峰会上,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乐晨科的一番话,让在场的许多中小企业代表深有感触。中小企业融资之难有目共睹,为何交行能做到两年增加近十倍?交行上海市分行行长吕本献说: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体制创新带动产品创新,化解融资难要“想做、敢做、精做”。
融资难,一方面在于中小企业难以进入银行的视野,另一方面更在于银行受制于传统贷款手段,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据了解,截至2008年末,上海交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仅为4亿元左右,大大低于同级别银行的业务规模。
竞争的压力,带来了创新的动力。近年来,交行花大力气先后开发了违约概率、违约风险暴露等一系列风险评估模型,对小企业贷款预期损失进行量化评估,从而为贷款评级、审批和风险定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开发了小企业信贷管理系统,有效实现了与公司信贷、个人贷款等不同业务板块之间的风险隔离。小企业要贷款,先要填评分卡,其中非财务状况因素的评分占比达70%以上,与公司大客户评分体系中财务因素占比近70%正好相反,有效避免了一些优质的小企业客户由于缺乏规范的财务报表而被拒之门外的现象。
管理体制一变,产品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大。交行上海市分行零贷部负责人举了个例子,上海有不少中小企业没有抵押担保却有良好的纳税记录。为此,吕本献提出,只要流程完备、操作合规,允许发展中有一定的风险代价。针对连续3年年纳税在200万元以上且现金流充足的中小企业,交行可凭税务部门的诚信记录,向企业发放单笔不超过500万元的信用贷款。截至目前,此类贷款规模已达到4000多万元,受益企业已有10多家。
就在昨天的峰会现场,交行杨浦支行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峰会的主办方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已经和交行达成协议,采用委托贷款的形式,基金会上千万元的资金将聘交行做“大管家”,用来扶持有成长潜质的中小企业。虽然银行充当的仅是中间人,收入远非放贷可比,但交行前后共花了11个月时间与基金会洽谈,铁定了心要做这笔“不怎么赚钱却意义很大”的业务。
想做,也敢做,更须精做。去年,交行首创的“漕河泾模式”在业界引起了良好反响,5000万元贷款规模让40多家中小企业受益。但也有不少企业提出,这一模式贷款期限过短,单笔不到100万元的资金也不解渴。交行又开动脑筋,改良“漕河泾模式”,将资金池中的5000万元划出部分作风险拨备。 再为企业一比一配套商业贷款,相比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了4%。
从4亿元到40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业绩增长了十倍,但在交行人眼中,金融产品的创新永无止境。吕本献表示,当前发展零售信贷业务的关键已经不是研究“做不做”,而是研究“如何做”和“更快发展”。目前,交行中小企业业务行业集中度仍然较高,需要进一步转型调整。 (记者 张小乐)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