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时评:过度上调准备金率的弊端

2011年04月01日 09:0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从去年以来央行第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大型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缴存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按照目前缴存准备金的金融机构存款总量计算,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大约有4000亿元资金被央行冻结。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创出1983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从去年以来央行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总共上调4.5个百分点,冻结存款类金融机构资金高达2万亿元以上,力度之大历史罕见。这对于消除通胀的货币基础因素起到了很大作用,对于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发挥了相当大的约束作用。

  不过,必须充分认识到,过度上调准备金率的弊端已经显露出来。过度上调准备金率已经使得调控准星开始偏离目标。上调准备金率直接收紧的是商业银行内部过剩流动性,通过商业银行间接影响社会总体流动性,从而收紧整个社会市场流动性,达到消除通胀货币基础的目的。其前提是整个社会市场过剩流动性必须乖乖进入到商业银行即金融的大笼子里,然后,央行再通过准备金率从商业银行那里予以冻结。如果社会市场过剩流动性不进入到商业银行即金融的大笼子里而形成社会游资,那么,央行就不能达到上调准备金率的目的。同时,将造成商业银行内部头寸资金空前紧缺,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资金压力和经营压力。目前这种现象已经出现。上海银行间资金拆借市场隔日和一周短期利率达到历史罕见高位,金融机构之间正在为储蓄展开大战甚至出现违规揽储等竞争现象,说明商业银行内部资金异常紧缺。上调准备金率目的是收紧银行过剩流动性,而现在银行内部流动性已经非常紧缺,说明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准星已经偏离,既达不到回收社会市场总体流动过剩的目的,又给商业银行经营资金带来空前压力。

  问题出在商业银行与社会市场之间,即:商业银行不能将社会市场过剩流动性吸引到金融的大笼子里。主要问题是商业银行没有足以吸引社会总体流动性进入金融笼子里的手段。吸引社会总体流动性进入金融机构的主要手段是利率。当前一年期利率为3%,而今年一二月C PI同比上涨都维持在4 .9%,即:负利率1 .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100万元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是3%,而实际却是缩水亏损1 .9万元。在负利率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如何吸引社会市场过剩流动性乖乖进入笼子里呢?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失去效果,而且出现负效应。

  货币工具主要失衡在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两个手段失调使用上:过度使用准备金率,而利率手段力度过小,两者不对称。对市场过剩流动性必须有一个足以吸引其进入笼子里的资金价格即利率,才能使其乖乖进入笼子里。然后,再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将其从笼子里予以冻结,不让其被商业银行投放出去,冲击市场。当务之急是央行必须尽快克服两者失衡严重状况,尽快上调利率,才能达到消除通胀货币基础的目的。 (余丰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