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央行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北京房价或率先调整

2011年04月18日 14:41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升幅0.5个百分点 可一次性冻结资金逾3600亿北京房价可能率先调整

  央行昨日傍晚宣布,从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行长周小川前日“适当收紧的货币政策估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存在绝对的上限”的话音尚存余温,昨日就有政策出台。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意在进一步收缩银行体系的宽裕流动性。

  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今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在过去一季度里先后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这也是央行自去年以来准备金率的第十次上调。

  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0.5%的历史高位。据估算,上调0.5个百分点后,可一次性冻结银行资金超过3600亿元。

  -探因

  为应付公开市场到期资金激增及通胀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完全符合市场的预期。李慧勇表示,由于4月央票到期量较大,而央行所新发的央票又不能完全对冲到期的大量资金,因此这个时间点上再次提高准备金率可以理解。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杜征征分析上调存准率的原因在于:

  第一,今年抗通胀与回收流动性任务艰巨,而加息将造成企业以及地方融资平台还款成本大幅提高,应相对谨慎使用,因此存款准备金率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今年会较频繁地动用。

  第二,4月央票到期资金巨大,初步估计有9000亿左右,且近期SHIBOR隔夜利率至1月期利率均低于正常水平。尽管央票利率倒挂现象基本消失,但央票发行成本较高,且以短期调控为主,并不能发挥流动性回收的关键作用。因此,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次性锁定流动性的工具,将会使用较多。

  第三,上调准备金率是为了抗通胀。本轮通胀,源头之一就是货币发行过多,尽管当前M1、M2增速回至历史均值水平附近,但巨大的存量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多次上调准备金率也是顺应这一要求。

  -预测

  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

  杜征征表示,存款准备金率今年年底之前,可能会上调3次至22%,下次上调的时间窗口很可能在5月或6月。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持相似观点,预计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仍有不小空间。

  不过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认为,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手段目前看不到很明确的效果,建议采取利率手段。

  -影响

  股市:预计对A股冲击不大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表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对冲通胀压力及即将到来的较大资金流动性,对股市影响不大。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也表示,此次调整在预期之中,对股市冲击不大,市场仍将延续强势。李大霄还表示,此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对上周五数据的解读,会增加A股上攻的压力,但两市走势还是震荡偏强。他仍看好银行、地产、钢铁、化工、媒体板块。

  楼市:北京房价可能率先调整

  北京中原地产三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本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继续抑制开发贷、购房贷。在成交量下调、贷款收紧的双重影响下,调控政策的影响逐渐清晰。张大伟指出,存贷款准备金率的收紧更使得各商业银行抑制了放贷冲动,同时增加开发商资金利用成本。而信托资金的募集明显增加了开发商利用资金的难度和成本,会逐渐增加开发商加快项目销售追求销售回款,降低压力。

  张大伟预计在下半年开发商将遇到非常大的资金压力,开发商将面临销售萎缩及贷款收紧的双重压力。部分敏感的开发商可能从二季度后期就开始明显地出现降价求量的行为。北京等城市很可能率先出现市场调整,而二、三线城市可能明显滞后。

  张大伟表示,从直接影响来看,银行暂停房贷或暂停部分房贷的现象可能逐渐增加。而对于购房者来说,获得贷款的难度也会更大。

  银行:会影响银行盈利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认为,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影响银行盈利状况,“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类似于央行对水龙头的控制,商业银行可供贷款势必会减少,银行的利润来源随之受到影响。”李长安还认为,银行可供贷款减少也会传导到实体经济上面,因此可防止经济过热,其中房地产、钢铁等行业会受影响。

  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刚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3月的新增贷款投放比较大,也需要通过上调存准率来收缩流动性。赵锡军测算,本次上调存准率大约会冻结3600亿-3800亿元银行资金。(本报记者高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