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人民币升值是中了“连环计”

2011年04月26日 14:5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对付输入型通胀,人民币的升值是个好办法吗?

  据4月20日的媒体报道,中国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女士对这个问题表示肯定。实际上,同样作为央行副行长的易纲也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如果不是人民币升值,2005—2008年间,中国物价的上涨还要严重得多。至少,此间人民币升值20%,对于输入型通胀起到了一定的压制作用。

  确实,人民币升值使得进口商品价格更便宜,这毋庸置疑。不过,这是一个静态的观点。如果从动态中看,问题要复杂得多。

  举个例子。2005—2008年,石油价格从50美元一桶,上涨到了148美元一桶,涨幅接近300%。当时国际舆论认为,这是“中国需求”所致,而其中最重要的理由就是: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所加大的中国进口需求,而中国最喜欢购买、也是最需要购买的就是资源,所以只要“中国需求”强大,资源价格就会上涨,石油首当其冲。

  一旦人民币升值变成国际炒家推高商品价格借口,那人民币越升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就会越高。所以,试图通过货币升值去平抑输入型通胀的企图不仅徒劳,反而需要支付更大的成本。上一轮石油价格上涨要不是威胁到了美国的利益,那么石油价格很可能真会遂了高盛、摩根士丹利所愿:涨到200美元一桶。

  用20%的升值幅度对抗100%的价格上涨,得不偿失。说到此,笔者想起了美国财长盖特纳今年2月16日在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的一番讲话。他说:中国日益增长的通胀压力有助于提升美国的竞争力。因为,如果中国通胀率远高于美国的现象持续下去,那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升值幅度一年约为10%,可能还会略高。如果这种涨势延续,竞争性平衡会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生重大转变。

  盖特纳认为,中国形成了自己的判断,即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让人民币升值,中国别无选择。因为如果不升值,要面对的风险可能是通胀率更高,中国被卷入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更大。

  这很像是一个“连环计”。

  第一计:人民币越升值,中国越容易落入“中国需求论”的陷阱,大宗商品价格越容易被推高,使得人民币无论怎样升值都无法获得价格平抑的效果,反而在更大程度上推高中国实体企业的生产成本;

  第二计:中国政府为了抑制“中国需求论”势必严厉压制内需,而为此实施的一系列紧缩货币的条件,恰恰可以进一步推高人民币币值,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使得中国企业原材料成本、财务成本轮番上涨。

  最终会怎样?当中国经济因难以承负成本而走向衰退时,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热钱”是来还是跑?“做空中国”是否将变成现实?

  幸好还有明眼人。4月18日,诺贝尔奖获得者,大牌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告诫中国:“与其说我担心通胀,不如说我更担心政府对通胀反应过度,做出很多愚蠢的决策。现实情况常常是:政府出台应对通胀的政策,反而导致劳动力、食品、石油价格都不断上涨,通胀也因此而加剧。”

  希望中国的学者、官员能够理解斯蒂格利茨的深意。4月18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专题研究报告称:由于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物价面临上行风险,今年中国出现滞胀的风险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宏观政策的力度、时机和节奏的把握就显得异常重要。既要防止政策调控不到位,达不到调控的预期目标;又要防止政策“超调”,导致经济“硬着陆”。

  从目前情况来看,更应防后者。钮文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