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金融步入后危机时代,我们迎来了经济金融改革的战略机遇期,所有的领域都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瞬息万变,无时不在考验着改革者的视野、胆识、魄力和耐性,令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风险与矛盾交织、缓和与波动并存中,中国银行业欲迎接真正辉煌的明天,必须倾力演好转型、创新、管理三出重头戏。
从传统的外延粗放型方式到内涵集约化道路的转型,是中国银行业的必然选择。我国银行业长期赖以生存的那种以经济高增长带动信贷高投放、以信贷高投放促进经济高增长的经营环境将渐行渐远,加快转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十二五”规划的内在要求。更重要的是,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日益加大的资本约束的压力,实施转型已刻不容缓。据称银监会正在加快推进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对银行提出了更加严厉的资本充足率、动态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比率监管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强化资本管理,加快构建资本节约型银行,进而真正实现内涵集约式经营,成为我国银行业必须直面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从理念与文化、体制与机制、服务与产品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加强金融创新,是银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尽管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对过度金融创新的批评一度不绝于耳,但因噎废食显然不足取。我们必须意识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才刚刚起步,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运用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不是创新开发过度,而是创新不足。我们仍应鼓励银行业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开展那些基于实体经济需求的金融创新,增强金融体系的竞争力与活力。
如果说,转型是发展的方向,创新是发展的武器,那么管理则决定了发展的半径。中国银行业转型与创新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管理,后者是我国银行业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而言的最大差距所在。
(本报记者 胡谋采访整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