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一举突破6.50大关,进入6.4时代。分析人士认为,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持续下挫和国内抑制通胀的需求,共同促成了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快速升值,而强劲的出口增长势头,则为人民币升值提供了有利的经济条件,预计未来一段时期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走高。与此同时,对上述三项因素变动需保持密切关注,特别是要警惕下半年美元走势发生趋势性反转给人民币汇率可能带来的影响。
两因素增加升值压力
今年内以来,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态势有目共睹。截至4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涨幅已达1.9%,其中仅4月份的升幅就达到0.88%。在人民币升值的背后,美元和通胀成为两个最为主要的关键词。
年初至今,美元指数从79一路下滑至73以下,4月份最后一周内更是数次刷新2009年8月以来低点。造成美元跌跌不休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随着全球经济稳步复苏,美元避险功能弱化;二是在新兴市场国家以及欧元区纷纷加息时,美联储却坚持将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美元与其他货币的息差进一步拉大;三是美国政府债务问题缠身。目前市场投资者普遍预计,在美联储利率政策发出明确的转向信号之前,美元将难以摆脱弱势格局。
抑制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4月份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汇率“三率齐调”,所指向的共同目标便是一举创下32个月新高的3月份CPI数据。进入4月份,食品类价格在天气和宏观调控的双重作用下,出现同比回落迹象,同时,发改委也采取了一系列稳定价格的举措,预计CPI同比涨幅将较3月份有所回落。
不过,由于结构性因素及国际因素,我国的通胀形势具备长期化趋势,全年CPI仍可能继续高位运行。从结构性因素来看,劳动力成本趋势性上升、房地产调控导致房租上涨、水电公共产品等待涨价等等,都将在长时期内进一步形成新的涨价因素。国际方面,鉴于短期内美元走弱趋势不变,加上利比亚局势动荡、日本灾后重建及世界经济进一步复苏导致供需关系趋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内仍将处于高位,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也难以缓解。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进口价格同比上涨14.2%,出现加快趋势。这一背景下,以升值抗通胀的政策需求越发增强。
出口高增长创造升值条件
目前来看,人民币升值的必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可,而强劲的出口增长形势,则为人民币升值的可行性做出了进一步注解。
出口形势主要取决于外需。中国出口最多的国家和经济体是欧盟、美国和日本,目前这些经济体仍处于复苏通道中,欧元区中的德国、法国增长势头很好;预计下半年随着房地产去库存化基本结束,美国经济会加速复苏;而随着日本灾后重建的进行,相关需求也会大幅增长。因此,未来我国出口形势值得乐观。数据显示,4月19日结束的2011年春季广交会一期出口成交额为230.3亿美元,同比增长8.9%。由于一期交易产品成交额约占整个广交会的60%,从这组数据可以基本得出未来半年内我国出口形势良好的判断。
今年以来的出口数据显示,经历了1-2月份的季节性下降后,3月份我国出口重新回到30%以上的高增速。分析人士指出,从近期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来看,预计4月份的出口增速或超出预期。而高速增长的出口数据,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负面影响的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出口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大背景下,通过加快升值,不但可以抑制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与内需部门争抢资源等问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出口企业的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
年内升值或先快后慢
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创新高,市场上对于今年人民币升值预期普遍有所增强,其中激进的机构甚至将全年升值预期上调至6%-10%不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行驶在快速升值的轨道上,但当前的升值速度在下半年能否持续还有待观察。
首先,“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是人民币汇改的原则,增强汇率弹性是汇率机制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不可能出现长期单边上涨或者一次性大幅升值。
其次,包括收紧流动性在内的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初步显效,尽管下半年CPI数据可能仍难以大幅回落,但届时所面临的通胀压力将明显小于现在。
第三,美联储加息只是时间问题,即使加息时点选在明年上半年,投资者预期的转变也会在今年下半年市场上得以体现,届时美元的颓势将得到根本性扭转。
如此看来,经历了一波阶段性快速升值之后,人民币升值速度在下半年明显放缓的可能性较大。以前4月累计升幅1.9%为参照,全年升值幅度或难以超越6%。而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之旅仍将继续在双向波动过程中以既定的渐进步伐前行。(葛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