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头上好像倒悬着三把金融“达摩克利斯剑”:一把是通胀、一把是外储、一把是金融风险。
第一把:通胀。去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逐季上升,从2.2%上升到今年第一季度5%,3月份更高达5.4%。而且人们实际感受比这还要高,同时要素市场、房地产价格都在涨。通胀已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
我们不仅要分析静态数字,还要分析动态的因素;不仅要分析国内因素,还要考虑国际因素。对严重的通胀现在应该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要“打提前量”,货币政策要适当调整。调整货币政策肯定会有反对意见,但通胀成为主要矛盾,就只能“两弊相权取其轻”,当断则断。今后稳健、适度从紧两种模式应是中国货币政策的常态选择。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讲,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我看不那么简单。首先,通胀是货币现象。第二,通胀还是经济现象。物价上涨除了货币问题外,还有投资拉动、成本推动、外部输入等因素的影响。第三,通胀还是社会现象。心理作用也会造成涨价,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盐王爷……”它又是社会心理现象。第四,通胀还是自然现象,如日本地震造成核辐射引发中国碘盐涨价。
因此,解决通胀光靠货币政策不行,要打组合拳,还要打心理战。
第二把:外汇储备。现在外汇储备突破3万亿美元,这是一个大问题!我认为我国外汇储备应控制在8000亿至1.3万亿美元的上下限。
这里算几笔账:第一,偿付外债。我国外债余额大概是5000多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3700亿美元。即使对外债保持100%的偿债准备,5000亿美元足矣。第二,应对进口。按惯例一般保持相当于3个月进口额的储备。考虑到政策调整或突发事件等因素,再宽算3个月进口额,则约需6600亿美元。第三,支付外资收益。外商投资1万多亿美元,利润按10%汇出境外,则约需1000亿美元。所以保持8000亿-1.3万亿美元(即人均600-1000美元)的外汇储备足矣。为此,还是建议五路分流。一是补充国有资本。二是购买战略资源。三是扩大海外投资。四是发行外国债券。五是鼓励民间持汇。上述也只是治标,同时更要从治本角度考虑外汇储备的生成机制和管理体制问题。
第三把:金融风险。18万亿的信贷投放、日渐上升的通胀、频繁加大的宏观调控力度,存在引发银行信用风险的可能。金融工作存在“潮水效应”,宏观有变(退潮)首先受冲击的是中小银行。
现在蛋糕就这么大,已经基本切完,而银行对存款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除传统风险外,在“恶性竞争风险”之下,具体链条是“财务违规风险→行贿受贿风险→银行声誉风险→银行信用风险”。而且如果宏观有变,还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的银行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战略趋同、产品趋同、机构趋同、服务趋同、收入结构趋同、治理结构趋同、创新趋同、机制趋同、文化趋同,都要“做大做强”,都搞零售转型,都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没有特色,是禁不起大的风险折腾的。
我们早就提出过银行防范风险的五道防线:内部控制、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存款保险。这些有的还没建立,有的需要加固,到了该建立和加固的时候了。
(作者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