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发布了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显示2011年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9%,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本月PMI指数经过上月短暂回升后,再次延续回落势头,显示出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处在适度回调过程之中。
与此同时,稍早前公布的汇丰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4月份数值继续维持在51.8,与上月持平,但低于52.3的长期平均水平。汇丰称,据受访厂商反映,产出增长减弱的主要原因是新订单增速放缓。调查显示,增长乏力反映市场需求相对疲软。
数据显示,反映内需的新订单指数下降1.4个百分点至53.8%。一般来说,新订单指数在每年三四月份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升,但今年4月份不升反降,显示出需求的明显回落,且与居住出行密切相关的行业新订单回落尤为明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内需反映后续经济增长需求和市场基础,即便剔除掉一些不合理需求,数据体现的内需回落幅度依然较大。这其中,高成本压力和偏紧的资金面是导致需求回落的重要原因,值得关注。
CFLP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4月份PMI指数回落,与需求变化趋势相同,一季度消费、出口增幅均出现回落。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可能预示出口增速继续降低。”
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和汇丰银行每月一前一后发布PMI指数,从数据对比来看,基本趋势是一致的。不过,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公布的数据倾向于对国有几大行业的统计,而汇丰银行的统计数据主要倾向于私营经济,数据显示在紧缩政策的作用下中国经济扩张趋势趋缓。
有市场分析认为,从汇丰公布的数据分析来看,4月PMI回落的重点是在私营经济。根本原因在于,货币收缩对于私营经济的影响不可忽略。
从货币紧缩的时间点来看,去年下半年才开始进入高峰期,到了4月正好经历了半年时间。正好与宏观货币政策具体作用到微观经济体的时间相同。4月之后将进入货币政策紧缩的叠加期。PMI是一个先行指标,通过PMI可以真正要了解在货币政策的作用之下,企业的盈利能力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随后,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公布的PMI数据也出现回落的趋势。张立群认为,总体看PMI指数反映中国经济增速仍有下降的可能,特别是需求增长减慢导致库存调整,并引起经济增速下降的可能性增加了。有分析认为,在此情况下,后期国家在货币政策的应用方面会更趋于谨慎,不排除在通胀得到控制后货币政策会出现阶段性松口的可能。
不过,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对此表示:“4月份汇丰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的终值确认了制造业的稳定增长。鉴于3月份的增长和通胀双双超出预期,决策者应当在未来数月继续保持紧缩力度。”
据路透最新季度调查显示,中国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的情形可能一直延续到明年年中。而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速虽料适度放缓,但仍会保持9%以上的较高水平,将为对抗通胀和宏观调控提供政策空间。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特别顾问朱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应对通货膨胀不仅是短期挑战,也是中长期的政策挑战。
他认为,目前中国的通胀压力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前几年的货币供应比较宽松;此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供给方的原因,食品价格上涨是一个重要原因,矿产、能源、工资、土地、防止污染成本、水的价格都在上升。因此,如何防止需求拉升和成本推动共同作用产生的通货膨胀螺旋型上升很重要。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努力地管理食品价格上升,防止食品价格上涨延伸到一般的通货膨胀,这方面的努力很重要。
朱民指出,从日本、韩国等国的历史经验来看,经过了较长时期的经济快速发展之后,中国已经进入了通货膨胀的上升通道,原因是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放慢,劳动力成本开始不可避免地上升,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价格也在不可避免地上升,国内的价格改革也在引发土地、水等成本不断上涨,因而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都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此外,从中长期而言,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一样,都面临着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需要从依靠外部需求的增长模式转向依靠内部供给结构调整的增长模式。(徐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