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风生水起

2011年05月04日 14:21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最初仅能办理人民币存款、兑换等基本业务,到如今第一支人民币计价股票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过去七年里,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稳步发展,更在去年下半年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范围扩大、境外人民币投资渠道拓宽后,呈现一派风生水起之势。

  资金池初具规模,投资产品种类增加,香港羽翼渐丰的离岸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踏出的坚实一步。同时,作为离岸业务发展基地的香港无疑也是受益方,其证券、资本市场将得到长足发展,有机会抓住“以万亿元计”商机,整体经济也会随金融市场兴盛而畅旺。

  业界普遍认为,香港以其特殊的地位和优势,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中发挥着独特而难以代替的作用,而人民币离岸业务也将是支撑香港金融中心未来的关键。

  当下:稳扎稳打巩固离岸中心地位

  2004年2月,香港银行开始试办个人人民币业务,拉开了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的序幕。2007年7月,首笔人民币债券在香港发行;2009年6月,香港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唯一境外试点地区;2010年7月,新版清算协议签订,放宽对人民币账户管制。

  每一个标志性节点都是一次突破。在央行与香港金管局陆续出台的政策措施与境内外机构的积极参与中,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业务稳健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总额已达4514.19亿元,与跨境贸易有关的回款总额达1154.47亿元人民币。截至3月底,共有超过30个机构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总金额约为800亿元人民币。

  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29日,首支以人民币计价证券产品汇贤产业信托在港上市,让人民币投资产品进一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香港金管局副总裁彭醒棠3月底表示,在人民币贸易结算、融资和资产管理三方面业务的相互促进带动下,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已逐渐形成。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此前曾撰文表示,尽管在这一阶段,人民币市场发展为香港带来的直接利益并不明显,但有助于促进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开创和推出新的人民币产品和服务,为香港建立人民币业务打下坚实基础,有助于巩固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

  未来:抓住“以万亿元计”的商机

  李小加说,自2011年开始,随着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步入“快车道”,人民币存量增加到相当程度,香港金融市场就可以进入更高收益、更大规模、品种更全、二级市场交易更加活跃的发展阶段,而贸易融资服务与资本市场产品尤其值得关注。在此阶段,香港的证券、资本市场将得到巨大发展。这些产品将更有效地吸引境外机构和个人接受和使用人民币,并将人民币投资于香港的市场,从而增加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量。

  李小加说,扩容和增量都会为香港的金融市场带来新的商机。香港众多的证券机构和交易所都可以从中直接受惠,香港的整体经济也会随着金融市场的兴旺而获益。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到2012年,香港的人民币资产规模有潜力达到7000亿元,人民币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会明显提升,而受益于此,香港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净息差可在目前水平基础上提升4倍。

  建银国际预计,在市场对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强劲需求下,未来一个更高效的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将会形成。

  李小加认为,未来中国越来越多的进出口贸易以人民币结算,将会进一步促进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规模。他预计,人民币国际化会为香港带来变革性发展,在不远的将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规模可望超过2万亿元。“也就是说,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以万亿元计的商机。”李小加说。

  面对挑战:抓住核心竞争力

  随着中国贸易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蛋糕”越来越大,希望从中“分一杯羹”的绝不止香港。近期,新加坡人民币市场增长加速,中国工商银行首个境外“人民币业务中心”已在新加坡挂牌。

  同时,老牌国际金融中心伦敦也一直“虎视眈眈”。伦敦金融城市长白尔雅4月中旬在上海表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多个离岸中心的建设将有利于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我们希望并有信心让伦敦尽快参与进来”。

  对此,中银香港经济研究处主管谢国梁认为,面对“劲敌”的挑战,香港必然会感到压力,但香港法制健全、经济自由、经商便利,同时拥有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与健全的股票投资市场,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李小加则指出,香港要做好进一步投资金融信息科技设施,提升市场基建的工作。他认为,这就像修路,必须提前规划实施,而准备工作越充分,则越有助于为人民币国际化提速,尽早带来实际利益。

  李小加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对香港的金融业将带来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就港交所而言,已在其未来两年的战略规划中将人民币国际化作为制定核心战略的大背景,并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作者:刘晨 王小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慧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