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适合度评估流于形式、风险提示不到位、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充分……日前,上海银监局发布《关于近期上海地区银行个人理财市场销售行为的风险提示》,进一步对个人理财市场进行规范引导。记者在昆明多家银行调查发现,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风险评估大部分都按照规定进行,但个别网点的理财师也存在流于形式和风险提示不到位的问题。
1 调查 客户风险评估多流于形式
“就在我们行买理财产品吧,收益高,没有任何风险,保底保收益。”在昆明新闻路一家银行内,理财经理热情地招呼一位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并流利地拿出几份表格让客户签字,其中就包括了产品说明书和风险评估的表格等。 记者注意到,客户只是在这份评估表最后面留下了签名,而里面的内容是理财经理自己完成的,目的是让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适合购买此款产品。一位理财师表示,目前银行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理财经理的任务压力也很重,而有的客户耐性不好,时间长或者流程复杂就可能流失,理财经理为了留住客户只好尽量简化流程,导致风险评估流于形式。
调查发现,目前很多普通投资者认为银行理财产品风险都比较小,而一家在滇银行昆明分行的理财师表示:“事实上随着理财产品的不断创新,很多产品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风险,例如我们之前发行的一款石油挂钩理财产品,销售时告诉客户的预期年化收益约8%,但实际到期后客户一分钱的收益都没有拿到。”而更多专属理财的创新产品也存在着高风险博取高收益的情况,需要客户对投资方向有着充分的了解,并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做出判断。
2 井喷 一季度发行量超全年
“根据我们的判断,在大环境从紧、CPI高企及加息预期下,投资者投资意愿高涨,今年就是理财产品发行年。”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财富管理中心业务副经理余云川介绍,建行1~3月份理财产品发行总量已经超过去年一年的总和,并且创新的差别化产品也很多,包括资产证券化、PE、私募等,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
数据显示,今年国内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都发生了井喷的现象,在投资热情的高涨下,风险控制显得更为必要。
中国银行理财经理朱琳表示,目前,中行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占比超过50%,由于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形势,投资者偏好期限为3个月以内、风险极低的产品,大部分投资者的偏好可以总结为:本金损失风险极低,收益略高于银行同档次定期存款利率的银行理财产品。
中信银行昆明分行零售银行部贵宾理财部张鑫介绍,经历过市场剧烈波动后,银行客户普遍对风险控制要求很高,即使有高额回报也不愿承担产品收益的较大波动,低风险产品的占比越来越高,投资期限也在加息周期中逐渐缩短。
3 协会代客评估是违规操作
“代客户进行风险评估是绝对不允许的,这是违规操作!”云南省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孙国平表示,目前云南省的金融理财产品从发行到销售都是有严格风险控制流程的,暂时还没有这方面的投诉案例,但如果少数理财师违规操作,客户可以向上级行或者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张鑫介绍,目前中信银行理财销售流程为:风险评估问卷——电脑系统自动评级——客户签字确认。客户经理所推荐的产品需在其风险等级范围内并签字产品说明书,之后才能签订产品协议书,确认产品编码、名称,手工抄录关于认识该产品风险、愿意承担风险的确认文字。
对于如何防范理财产品风险,余云川介绍,目前建行发行一款创新的理财产品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横向上需要省分行各个部门达成一致意见,纵向上还要建行总行批准,“我们对理财师的要求是把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销售之前要做出充分的风险提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过一例投诉。”
朱琳表示,目前中国银行在个人理财方面具体操作为:风险测评,AFPCFP持证人根据测评标准对客户进行风险分类,作为客户进行投资理财服务的风险承受依据。风险测评每年进行一次,以便及时调整。同时,中行系统自动设限,一旦客户投资的产品风险超过客户测评时的风险承受能力,系统将无法成交,由专业的理财经理向客户充分提示风险、详细介绍产品的投资范围,客户认可之后方可成交;此外的每一笔投资理财交易均需由客户认真阅读风险提示后,填写风险承受承诺字样,本人亲自签字确认之后,方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