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11日晚间发布公告,将于12日发行400亿元3年期央票,这是3年期央票暂停五个多月后的首度恢复发行。
分析人士指出,央行重启3年期央票,意味着前期密集出台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频率或将有所放缓,不过仍不能排除未来还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
央行此前最后一次发行3年期央票是在去年11月25日,当期发行金额为10亿元,发行利率3.00%。在去年4月到11月期间,3年期央票基本以每两周一次的频率发行。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经理赵庆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3年期央票发行与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都有深度、长期冻结流动性的功能,因此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中,二者在使用上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他认为,3年期央票的恢复发行,意味着今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频率将会有所减少。
据介绍,作为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中的一种,与目前发行的3月期央票、1年期央票相比,3年期央票更能深度锁定流动性,这一点与着力于“应对中长期和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局面”的存款准备金上调相比,具有可比肩的功效。从近期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历史上看,在去年4月份到11月份3年期央票连续发行的半年多时间里,央行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工具的次数只有寥寥几次,而在去年12月份起当3年期央票停发后,央行准备金率上调即开始了“一月一调”的紧密节奏。
“尽管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没有上限,但它的统一上调已对部分揽储压力大的银行构成一定压力。相比于存款准备金调整,3年期央票在对冲流动性方面具有更为灵活的特点。”赵庆明说。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当前流动性充裕局面仍没有明显改变,预计央行还会动用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工具,对流动性进行全面对冲。
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金融体系增量存贷比为219%,较上月大幅上升194个百分点,金融体系总体流动性较为充裕。
联讯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曹卫东认为,3年期央票的恢复发行,体现出央行多手段调控流动性的特点。此前屡次采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只能达到控制总量的效果,而发行3年期央票,则有利于调整信贷投放中中长期贷款占比偏高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仍在向常态回归,并未行至“紧缩”路口。“前期连续10次上调准备金率,动作虽然频繁,但并非是从经济里‘抽血’,只是在不断对过多流动性进行‘对冲’而已,未来这一节奏也许会放缓,但不排除继续上调准备金率和利率的可能。”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日前撰文亦指出:央行将根据外汇占款投放、公开市场到期以及市场形势等变化,合理搭配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对冲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适当水平。
此外另据央行公告,央行12日还将发行500亿元3月期央票,由此,算上本周300亿元一年期央票、800亿元28天期正回购等一系列公开市场操作,在不考虑央行周四的正回购操作情况下,本周央行已累计回笼资金2100亿元,在对冲近2000亿元的到期资金后,央行本周已提前实现了资金净回笼操作。
数据显示,公开市场本周到期资金量高达1980亿元,较上周增加了近七成,这也是从今年5月份到年底期间的最大单周到期量。而整个5月份5410亿元的较大到期量,仍显示央行的对冲压力不减。(记者王宇、王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