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准备金率再度上调 防通胀控物价进入政策观察期

2011年05月13日 05:3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存款准备金率再度上调 CPI继续走高或将加息

  防通胀控物价进入政策观察期(热点聚焦)

  中国人民银行12日决定,从2011年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人们注意到,这是央行今年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第十一次上调,这将使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升至21.00%的历史高位,其目的显然是对抗严峻的通胀。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3%,略低于上月创下的32个月高位;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396亿元,亦高于预期。

  专家分析,当前防通胀控物价已进入政策观察期,专家认为,未来两个月CPI如继续高位运行,不排除进一步加息的可能。

  通胀预期仍处于较高水平

  专家表示,用行政手段干预通胀不能成为主流,更不能代替货币工具。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认为目前有三种手段来应对,第一是加息,第二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第三是做汇率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了《2011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虽对当前经济增长的形势给予了乐观的评估,但同时也指出:“通胀预期仍处于较高水平。”报告指出:“具体来说,在准备金率方面,要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把好流动性总闸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不存在绝对上限;在利率方面,未来仍然需要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继续运用利率等价格调控手段。”显示央行对加息仍持明确的开放态度。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认为,目前食品价格正在从高点回落。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蔬菜、粮食的价格开始回落。目前通胀水平关键是和国际油价、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有关系。稳定物价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仍应被视作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中信证券则认为,本轮通胀的高点很可能已经过去,促使通胀回落的因素正在加强,3月是今年的高点,再创新高的可能性不大。

  显示对抗通胀形势决心

  自去年10月以来,央行已连续4次加息,此次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显示对抗严峻的通胀形势决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表示,在物价进入高位徘徊的情况下,未来政策面临微调,预计二季度货币政策仍将继续收紧,但下半年随着物价上涨压力的减轻,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和频率也将明显放缓。在具体政策工具的使用方面,则仍将以数量型工具为主。

  就政策来看,基于通胀压力仍大的判断,渣打银行预计6月底前还将再加息一次;年内还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一到两次。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研究报告认为,上半年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不排除未来几个月还会创出年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新高,但同时一些有利于通货膨胀压力减轻的因素正在形成。

  报告称,美联储日前的声明中并没有迹象表明将启动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这表明下半年后,由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全球流动性泛滥及其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的压力会有所减轻,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也相应有所缓解。近期国际大宗商品的大幅波动已经开始显示这种迹象。另一方面,在去年下半年政府多管齐下持续有效的治理通胀政策的作用下,国内食品价格上涨开始得到有效控制,以蔬菜为代表的部分食品价格因季节性因素开始回落,这将有效减轻物价上涨压力。

  此外,国内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正在得到有效控制,在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预计下半年由流动性推动的物价上涨压力也会有明显缓解。

  抑制通胀风险需较长时间

  目前,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当前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比较大。从国外看,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比较大,因为西方国家宏观政策上没有出现变化,流动性还比较充足;从国内看,部分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因此,仍不能掉以轻心,要把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地位,全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尽管4月名义通胀率略低于上月值,但从多方面考虑,我们认为,中国的通胀率仍在未来两个月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我们预计未来两月CPI将逼近6%的水平。”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

  分析人士认为,流动性过剩、农业基础不稳固、工资成本上升和国际上一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快等因素都在推动CPI持续走高。目前不排除劳动力周期、食品周期和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周期形成共振的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胀风险。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陈佳贵指出,从物价情况来看,造成通胀压力的诸多因素并没有减少,有些因素的作用还在加强。由此可以推断,今后几个月,通胀压力有可能继续增强。他认为,今年要抑制通胀风险,除增加农产品供给、适当收紧流动性外,一定要控制好经济增速。当前上涨的通胀压力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抑制通胀风险也需较长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记者 梁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