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银行3306款理财产品 仅97款设置风险控制

2011年05月13日 09:1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根据普益财富日前出炉的《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2011年一季度,共有78家商业银行发行银行理财产品4142款,发行规模估计已经达到4.3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新发行理财产品中,共有3306款风险产品,但仅有12家银行旗下共计97款理财产品设置了风险控制措施。

  发行规模迅速扩大城商行发行排名大幅上涨

  普益财富银行理财数据库统计显示,2011年一季度共有78家商业银行发行银行理财产品4142款,发行总数较2010年一季度增长幅度超95%;发行规模估计已经达到4.3万亿元,该规模已经超过2010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一半。

  据《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披露,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能力排名前10位的银行依次是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北京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及农业银行。而从各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类型来看,信贷类产品发行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发行能力排名前10位的银行均以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作为其主打产品。其中信贷类产品发行量最大的光大银行也不过寥寥20余款而已。

  普益财富分析称,控制流动性导致资本市场中的资金需求特别是短期资金需求显得更加迫切,这也提高了货币和债券市场中的融资成本,致使债券与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大幅提高。究其具体原因,一方面与信贷类产品发行量减少而市场暂无可替代性的新兴产品出现有关;另一方面,在楼市调控频繁、股市表现疲软和外汇市场波动无序的市场环境中,直接或间接投资货币和债券市场成为包括银行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较好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能力提高迅速,数家城商行排名大幅上涨:渤海银行排名上升了17位,哈尔滨银行上升了13位,广州银行和台州银行均上升了12位,嘉兴银行上升了11位,天津银行和苏州银行均上升了10位。其中,渤海银行、广州银行发行了多款预期收益较高的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颇受投资者欢迎;而哈尔滨银行在票据资产类产品的帮助下排名也大幅提高。

  风险控制措施设置成产品设计部门亟待关注问题

  2011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控制能力排名前10位的银行依次是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北京银行以及中信银行。以光大银行为例,该行本季度共发行了177款风险产品,其中有60款产品设置了风险控制措施,运用的措施主要包括收益权分级、资产回购及止损线三大类。与其他银行比较,光大银行在运用风险控制措施的产品数量和这些产品所占风险产品总数的比例这两项指标上均占据领先地位。

  不过,整体来看,本季度新发行理财产品中,共有3306款风险产品,但仅有12家银行旗下共计97款理财产品设置了风险控制措施。且,在这97款产品中,仅光大银行一家就拥有62%的份额。其余11家银行总共仅37款产品设置了风险控制措施,其中招商银行11款,北京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等10家银行各占4款及以下。由此可见,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措施设置仍是亟待产品设计部门关注的问题。

  另外,从收益实现能力方面来看,本季度到期理财产品款数共有3750款,而公布到期收益率的3095款产品中,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共计13款,收益实现情况整体表现趋好。

  部分银行信息披露规范性不尽如人意

  《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显示,2011年一季度,理财能力综合排名前10位的银行依次是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北京银行、农业银行以及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而综合理财能力排名下降的银行中,兴业银行降幅明显,较2010年度下降10位至第18位,主要原因在于该行本季度理财产品收益能力下降显著,同时其发行产品信息透明度也缩水不少,导致其信息披露规范性排名下降明显。而建设银行受其在2010年下半年以来产品发行力度有所减弱的影响,本季度到期产品数量不足30款,间接致使该行收益能力和收益实现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减弱,因此其综合理财能力排名下滑5位至第16位。

  与此同时,部分银行的信息披露规范性也不尽如人意。本季度信息披露规范性排名较2010年度下降幅度超过10位的有杭州银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哈尔滨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台州银行以及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这6家银行普遍在发行产品信息和运行产品信息的披露方面表现较差,主要体现为产品发行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及时性较低,同时对于运行产品信息披露频率较低甚至从未公布产品投资运行表现情况。(记者 张莫)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