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用途变更打马虎眼 平安保险高息贷款你敢借不?

2011年05月17日 19:26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明日起,央行将执行年内第五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大致锁定商业银行资金逾3700亿元。市民要贷款买房买车更难了。

  近日记者接到市民梅先生来电,他称自己因急需用钱到咸嘉湖附近的平安保险公司借钱,发现利息是同期银行利息的4倍左右。不仅如此,在还款方式上,不像银行那样可以在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还款法中做选择,只能选用等额本息还款法,如此下来,付出的利息成本更高。他询问,这样的漫天要价合理吗?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年借款成本最高达27.6%

  在松桂园平安营业大厅,记者看到了梅先生说的这种无抵押贷款宣传单。宣传单上标明:通过购买个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市民可从合作银行获取最高15万元的无抵押贷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小额信贷,银行一般不做。小额信贷的盲区,让这种“易贷险”有了用武之地。一般而言,月收入2000元以上,个人信用记录良好的市民都能通过易贷险从合作银行获得无抵押贷款,最快几个工作日即可到账,额度在1万至15万元,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年。

  记者以欲办易贷险为由,从客户经理那里获得一张贷款利率表。表格显示,客户可以选择薪金贷、业主贷和员工贷3种方式,但都要支付不菲的保费。以1年期贷款1万元为例,除每月偿还本金833元外,薪金贷方式还需支付保费180元/月和银行利息30元/月。折算下来,年均借款成本为25.2%。而业主贷方式则需支付200元/月的保费和30元/月的利息,借款成本高达27.6%。而根据目前监管部门规定,贷款利率最高应在银行同期利率的4倍以内。显然,业主贷需支付的成本高于一年期贷款利率6.31%的4倍,即25.24%的规定。

  为赚保费和利息力荐3年还款

  还款方面,贷款人每个月相同日期为还款日,可选择1年(12期),2年(24期),3年(36期)还款,银行会自动在放款的银行卡上扣除还款金额。但对于梅先生质疑的为何只能接受保险公司默认的等额本息做法,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为了便于还款。显然,和房贷按揭类似,等额本息还款支付的利息总额将高于等额本金还款法。

  虽然保险公司提供了12、24、36期还款,工作人员仍极力推荐36期还款。“你借1万元,如果选择12期还款,每月要还款1043元(10000/12+180+30=1043),24期月供只要627元,36期就更少了,只要488元,这样你的压力就小多了。”工作人员毫不讳言,选择36期还款,借钱通过审核的可能性更大。以该工作人员提供的数据,记者粗略估算,1万元选择12期还款支付的利息总额为2516元;24期则高达5048元,超过本金的一半;若选择36期,利息更高达7568元。

  针对“36期还款支付的利息过高”的疑问,工作人员回应称可提前还款。但记者了解到,提前还款有违约金,违约金收取如下:使用时间在1到6个月之内按剩余本金的3%收取,6到12个月按剩余本金的2%收取,12个月以上则按剩余本金的1%收取。“4万元你肯定要还一年多吧,所以违约金只要一个点,并不多。”

  对用途变更或“打马虎眼”

  尽管宣传单上明确标明,贷款用途均不得用于投资房市、股市、期货或其他股本权益性投资。记者采访时发现,虽然贷款人需对资金用途作出承诺,但工作人员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主动为贷款人支招。

  记者询问借来的4万元肯定不会全用来装修,能不能拿去投资时,工作人员称“你只要把钱取出来,再转到托管银行就行。千万不要采用直接转账到第三方托管银行的方法,以前就有客户出过这样的状况,银监局马上就来查了。”

  据了解,银行在审核贷款时一般也要求不能挪用为投资资金,但通过平安易贷险获得的贷款将直接打入客户卡中,贷款用途难以监管,为资金流入股市提供了通道。在现场,记者甚至发现一块黑板上有工作人员的完成业绩榜,完成业绩较好的工作人员皆榜上有名,被树为标杆。不难断定,业绩指标下,资金用途规定有形同虚设的嫌疑。

  实际上,保险公司给贷款人做担保并非先例,比如房贷险、车贷险就是此类。但同城另外几家产险公司则表示,曾经开设过信用保险贷款项目,但终因风险过大、亏损较多选择放弃。一家曾介入信用保险的保险公司人士表示,信用贷款业务的经营风险较大,目前暂无打算重启信用保证保险。该人士还举例说,当年曾一度红火的车贷险,后来因赔付率过高,被保监会叫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