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重要使命在于解释现实和预测未来。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主要机构之一,世界银行17日首度发布了一份名为《2011全球发展地平线——多极化:新的全球经济》的报告,勾画出15年后的世界经济图景。
这份报告今后将每年发布一次,成为世行重要的系列年度报告之一。在世行华盛顿总部一个小型新闻发布会上,三位知名经济学家对这份报告的意义作出解读。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主管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说,“这是世界银行首次发布全球发展地平线报告,它将推动对全球经济格局前瞻性结构变化的新思考与研究。”
这份报告预测,世界经济15年后将呈现三大方面变化:
第一,在全球增长动力上,新兴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主要增长来源。报告预测,新兴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在2011至2025年期间年均增长将达到4.7%。发达经济体的同期增长预测为2.3%。到2025年,六大新兴经济体——巴西、中国、印度、印尼、韩国和俄罗斯——将占全球增长总量一半以上。成功的新兴经济体还将通过跨境商业和金融交易助推低收入国家增长。
第二,在投资来源上,来自新兴市场经济的跨国公司将成为全球投资流向主要来源和推动力。
第三,国际金融多极化,主要体现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报告预计到2025年,人民币将与美元和欧元一道,成为全球货币中心。
不难看出,上述三大变化当中,前两项为因,后一项为果。正是由于基本面变化,导致了世界经济秩序要与之相适应。所谓世界经济秩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货币地位。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人民币汇率逐步升值基础上,中国经济总量到2020年将达到世界首位。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货币也顺理成章。
报告主要作者、世界银行发展趋势研究主管曼苏尔·戴拉米对记者说,人民币今后10年可能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主要取决于中国自身。
为何以15年为界?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局长汉斯·蒂莫专门解释说,向前看,15年似乎并不长;但回顾历史,15年则是不短时段,在此期间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15年前,人们对发展中国家的看法与现在大不相同,经济学家大多不相信拉美国家能够控制住高通胀危机,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尚未发生,非洲的故事远未受到关注。
蒂莫同时指出,这种多极化发展对全球可能带来新的挑战,一些国家可能在新的全球经济格局中落伍。此外,新的国际体系是否有足够的灵活度,以及新兴经济的金融部门是否足够强劲和稳定,对未来这些根本性变化的预测仍面临许多不确定性。
戴拉米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极化一词就被频频使用,但更多是在地缘政治领域,世界银行则是从国际经济角度来阐释。实际上早在2006年,世行经济学家已在探讨多极化问题,但直至当下才是推出这一报告的适当时机。(记者 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