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交通银行历史货币微缩金银条”发行上市

2011年05月19日 20:29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交通银行和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今天联合在上海举行“交通银行历史货币微缩金银条”上市新闻发布会。交通银行董事长胡怀邦、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董事长敖惠诚出席发布会,并为“交通银行历史货币微缩金银条”揭幕。至此,“交通银行历史货币微缩金银条”在交行境内各分行正式上市。

  再现交行历史货币风貌

  “交通银行历史货币微缩金银条”由交通银行与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联合发行,鉴定证书由两家公司董事长联手签发,权威性不言而喻。

  “交通银行历史货币微缩金银条”分金条套装和银条套装两种材质,六个规格。每套6枚,均按原版钞券等比例微缩设计,经浮雕、喷砂、局部抛亮、彩印等多道工艺精制而成,其中金条套装为Au.9999纯金打造,分10g*6、20g*6两种规格,分别发行5000套、2000套;银条套装为Ag.999纯银打造,分5g*6、10g*6、20g*6、30g*6四种规格,分别发行30000套、20000套、10000套、5000套。

  据了解,此次发行的“交通银行历史货币微缩金银条”以交通银行在民国时期发行的“第五版”和“第九版”历史货币为造型,选择了壹圆、伍圆、拾圆、贰拾圆、伍拾圆、壹佰圆六种不同面值的钞券,通过对正反面图案的微缩展示,将两个版次的历史货币进行了完整呈现。其中,不同面值钞券上的船舶、火车、建筑及相应的自然景色图案等设计元素,精准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环境、人文特性与科技文明,交通银行代表性标识“火车头”,更是几乎在每一钞券中均有体现,经典再现了交行历史货币风貌。

  业内人士表示,在交通银行发行的十四版历史货币中,第五版与第九版的流通时间之长、地名与版式之多、流通地域之广、发行量之大都是其它版别的钞券无法比拟的。因此,此次上市的“交通银行历史货币微缩金银条”,以这两版交通银行历史货币为造型,极具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双重价值推高产品升值空间

  货币集藏与贵金属收藏是收藏界的两大权重,在收藏、投资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交通银行历史货币微缩金银条”取材于交通银行历史货币,通过独特的创意设计和产品表现,将“天然货币”与“社会货币”的价值进行了有效融合,产品价值与升值空间具有极强的市场预期。

  业内专家表示,货币集藏由于其来源较多,制伪不易,因而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特别是交通银行历史货币,有长久的发行史,有相当大的发行量,图案精美高雅,更有交通银行、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两家公司的董事长联手签发,自然成为收藏的热点,升值空间不言而喻。此外,“交通银行历史货币微缩金银条”以纯金、银材质再现了交通银行历史货币的风貌,栩栩如生的钞券图与熠熠生辉的金、银交相辉映,生动地展现出民国时期的政治、生活、文化、社会面貌,凸显了钱币和贵金属的双重投资价值,历史典藏价值与投资升值潜力不言而喻,必将成为贵金属收藏市场的一轮新的热点。

  【背景材料】追溯交行百年发钞史

  交通银行现为全国五大银行之一,筹建于光绪三十三年底(1907年12月),创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是我国早期成立的大型银行之一。

  据了解,交通银行创立伊始,清政府在批准的《交通银行章程》中,就有“印刷通行银纸”的规定,授予交通银行发行钞券的特权。交通银行从宣统元年(1909年)底开始同时发行第一版银元券、第一版银两券、第一版小银元券。至1942年7月南京政府宣布由中央银行集中法币发行权,交通银行印发完最后一版钞券即第十四版无地名法币券,发钞时间长达33年,是我国近代银行业发钞史最长的一家银行,也是中国近代货币发行史上拥有发钞权的两家银行之一,在民国时期经济领域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交通银行的历史地位和券币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券面图案的设计和应用,是交通银行历史货币的突出特点。据专家介绍,由于交通银行由清政府邮传部附股设立,办行宗旨“籍以利便交通,振兴轮路电邮四政”,主要业务是发行债券,赎回京汉铁路,经理轮路电邮四政的往来收支,同时兼营一般商业银行业务,因此,当交通银行在宣统元年(1909年)开始同时发行第一版银元券、第一版银两券、第一版小银元券,便将券面图案规定为双龙旗以及轮路电邮等关于交通事业之设备,而这些设备,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基于上述原因,在钱币集藏界,收藏家们对交通银行发行的钞券都是情有独钟,有口皆碑,一致认为其意境高峻,品位高雅,技法高超,代表了我国近代钞券设计的最高水平。(王信川)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