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时老陈选择了民生银行。“虽然利率高些,但审批快。四大行姑且不说难贷,即便是能贷到款,也要从省行到地方支行一级级审批、一遍遍沟通,时间成本太高,半年都不一定能批下来。”
除煤矿外,老陈还经营着一家水泥厂。相比之下,水泥厂的日子比较难捱。今年以来,老陈主要靠自有资金维持水泥厂的运转。“基本上贷不到款”,他坦言,“有时候也从煤矿的贷款里腾挪一下”。
尽管资金收紧,但老陈不打算让自己的水泥厂减产。“这两年华润水泥、山西水泥两家国企在山西扩张得很快,如果我不赶紧做大自己的规模,就只有被吃掉。”
“规模”——老陈反复强调这个词。他说,一方面,做大规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另一方面,企业规模大小是银行决定是否授信的重要指标。一家和他合作的小水泥厂“已经基本上要关门了,因为规模太小贷不到钱”。
银行变招
“特别紧,今年全年都紧。”当被问及近期的信贷投放情况时,某股份制银行北京支行的信贷员小张这样说,“4月全北京分行你知道放了多少贷款吗?不包括老客户到期再续的资金,净增1.7亿元。其实,一家客户就能贷出去1.7亿元,更别说全分行30家支行了。”
小张说:“现在全分行有数十亿元申请资金在排队,挑赚钱的先放。大客户额度不够,索性都给中小客户。”
“中小企业其实比大企业更容易放款,综合收益也高。”小张介绍,“年收入五亿元以下,授信金额小于5000万元”为该行界定的中小企业客户。综合收益高是他选择贷款客户的首要考虑因素。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