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偿付能力等信息缺失 险企信息披露还需更透明

2011年05月24日 10:34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截至5月,大部分非上市保险公司发布了首份信息披露报告。从实际信息披露情况来看,保险公司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客服电话、投诉电话、保险产品目录及条款、董事和高管人员简历、持股5%以上股东情况等基本信息披露率已经达到100%。但保险公司财务和偿付能力、重大交易以及被监管部门处罚等信息依旧不够透明。

  去年6月,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各保险公司在每年4月30日前必须在其公司网站和保监会指定媒体上发布年度信息披露报告。 “执行力总体还不够,财务水平和偿付能力往往决定着保险公司的投资价值,但这些价值信息的短缺,使得信息披露空有热闹,实则避重就轻。”针对日前各家保险公司发布的信息披露报告,有业内专家如是表示。

  《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披露规定了不同的方式和时间。如保险公司基本信息和重大事项应在发生变更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保险公司官方网站进行披露等。

  从总体来看,上市保险公司在信息披露时效性方面显得从容一些。人保财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上市公司一直遵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比《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要求的信息披露时效要严格得多。

  “其他保险公司之所以在信息披露时觉得吃力,关键在于他们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制度、缺乏专业的队伍,还处于按照规定被动信息披露的阶段。 ”谈及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差异时,某上市保险公司相关人士如是认为。

  除了保险产品条款之外,保险消费者更为关注保险公司财务会计和偿付能力。 “现阶段,保险公司信息披露新增内容主要为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履历情况,并不是客户或者准客户急需了解的信息。”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之下,偿付能力、投资收益、风险管控等信息披露内容更值得关注。尤其是大型企业在竞标购买财产险、团体保险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成为影响投保的关键条件。 ”

  “报喜不报忧”是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的另一特点。从这次信息披露报告的内容看,公司基本信息都披露得较为完整,但在临时信息披露方面,只有大约一半的公司或多或少涉及,且披露的也都是关于注册资本变更、获批募集次级债、高层变更等信息,对于“负面新闻”例如行政处罚、偿付能力不足等信息则普遍缺失。

  对此,沪上某中资寿险品牌部人士解释道,既然不是上市公司,对敏感信息本来就不容易面面俱到,何况有些信息披露有可能导致同业不当竞争,作为信息披露的部门也很难掌握,因此各家公司一般都选择少披露或者不披露。

  《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16条规定,对于 “保险公司或者其省级分公司受到保监会的行政处罚”,保险公司应当披露相关信息并作出简要说明。但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有几十家保险公司及其省级分公司受到行政处罚,而在这些公司披露信息报告上能看到相关处罚信息的寥寥无几。

  如合众人寿内蒙古分公司被内蒙古保监局合并罚款35万元,并处停止接受航意险新业务3个月的行政处罚,但合众人寿的信息披露中并未提及。另外,平安、国寿有多家省级分公司受罚,但信息披露中多未提及。仅中国人寿在信息披露栏的“其他信息”中公布了保监会行政处罚信息,算是有了较少的“公开交待”。

  相关链接

  国内保险业信息披露的内容

  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由于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与社会公众利益相关性很强,市场要求保险公司比其他公司披露更多的信息。

  目前,国内保险业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披露分为保险监管部门的信息披露、保险行业协会的信息披露以及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等3个层次。

  1、保监会根据《中国保监会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在网站发布人事任免、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法律法规等14个方面的内容。此外,保监会还通过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召开新闻发布会和新闻通气会、编印《中国保险年鉴》和《中国保险市场年报》等多种方式公开保险业财务、业务等信息。

  2、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内容包括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实施细则、保险公司交强险专题审计报告和交强险精算报告、车险自律倡议书以及中国寿险理财规划师、中国员工福利规划师、中国寿险管理师的资格认证情况等。

  3、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包括:人身保险公司及其代理人应向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及社会公众描述新型产品的特性、演示保单利益测算以及经营成果等信息;财产保险公司应逐步将承保信息、缴费信息、批改信息、理赔信息、手续费信息、投保渠道信息进行披露。保险公司在网站上公布理赔(给付)服务的具体流程、所需材料清单、联系电话和投诉电话。保险公司每年需发布信息披露报告,公布公司财务、偿付能力等基本信息以及投资交易、被处罚等重大事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