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务部有关官员在公开场合表示,商务部将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利用外资人民币结算的可行性,为贸易投资活动提供更多便利。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银行的业务范围来看,人民币已经实现了双向结算,因此在技术上不成问题,最大的掣肘恐怕是人民币海外存量不足。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中国政府又将有新的尝试。日前,商务部有关官员在公开场合表示,商务部将与有关部门一起研究利用外资人民币结算的可行性,为贸易投资活动提供更多的便利。这意味着未来持有人民币的海外机构或个人有可能直接使用人民币在中国进行投资,从而省去一道外币兑换的程序。
技术上不成问题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认为,若外商直接投资时能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至少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有助于减少外汇入境给央行带来的货币对冲压力,从而部分减缓中国所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二是有助于规避汇率风险,增加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的便利性;三是有助于加快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发展进程。
“一直以来,外国人到中国投资都是先把外币转换成人民币,现在直接用人民币投资是没有问题的,只需减少一道程序而已,其他都是一样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国际金融处副研究员梁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梁猛指出,根据目前银行的业务范围来看,人民币已经实现了双向结算,因此在技术上不成问题。“只是目前还没有外商直接使用人民币到中国投资的先例,因此政府部门需要鼓励他们多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一方面节约了外商的兑汇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民币的流动性。”
那么,为何至今为止并没有外国机构或个人使用人民币直接来华投资呢?对于记者的疑问,梁猛答道:“他们手里得先有足够的人民币啊。比如,一个外商在英国找遍所有银行都没能借到人民币的话,他只能用美元或者英镑来进行投资了。”
看来,根本原因还是海外人民币存量不足。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国际结算)总经理程军曾表示,在人民币实现跨境结算之初,海外人民币存量自然很少。根据中银国际的统计,目前香港人民币存量还不足1万亿元。
显然,要增加人民币海外存量就必然需要大量人民币先“走出去”。但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尽管跨境人民币结算目前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到达外商手中的人民币由于没有太多的投资渠道可能又会被兑成外币。如此一来,人民币的海外存量很难有所突破。
政府层面也认识到了拓宽人民币海外投资渠道的紧迫性,正积极推动创建人民币回流机制。比如,2009年,中国银行与菲律宾中央银行签订了《人民币现钞买卖、转运协议》,正式在菲推出人民币现钞业务,推进了人民币使用的便利性,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也在同年展开。2010年,香港银行为金融机构开设人民币账户并提供各类服务,证券和基金公司开设人民币账户也不再受限,在港发行人民币基金也成为可能。
等待资本项目全放开
“由于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目前人民币回流的渠道非常有限。”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程炼认为,正是资本项下人民币跨境投资的限制制约了人民币的跨境循环。据他介绍,目前人民币主要的回流方式包括入境旅游、探亲等消费支付、边境贸易支付、通过银行体系流回境内、境内购买实物或金融资产以及货币走私等。
为推进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进程,2011年年初,央行在年度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拓宽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也表示,在未来的五年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会有比较大的进展。
可以看到,随着人民币结算范围的扩大,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也有了显著发展:一方面,已启动的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目前业务量已达到190亿元左右,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也正在起草相关试点办法,并做了少量个案试点;另一方面,由国内银行为境外项目提供人民币融资也已经开展。“利用外资人民币结算是拓宽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另一条新途径,两者相互促进,希望资本项目能在不久的将来全部放开。”程炼说。(作者: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