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不宜再频繁提高存准率 最可能伤中小银行

2011年06月01日 11:0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5月18日,央行今年第5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自去年以来第11次上调该比率。目前银行体系存款规模大约为75万亿,存款准备金率每上调0.5个百分点,理论上冻结银行体系3700亿资金。直观感觉是银行体系有3700亿资金不能用于放贷,从而减少了货币供应量,降低了市场流动性,达到了数量调控的目的。实际不然,这需要从存款的存在形式上进行结构分析。

  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有一个“存贷比”监管要求,目前上限是75%,也就是存款中本来就有25%是不能用于放贷的,这部分资金可能以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银行留存及用于债券投资等几种形式存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在一定幅度内,银行只需要调低超额准备金比率或降低用于债券投资的资金的比率即可。如果超额准备金转为法定准备金,基础货币未变,货币乘数也没有影响,货币供应量不变。如果其他形式的存款转为法定准备金,只要未超过25%的比例,就不会影响银行的放贷能力,基础货币增加了,货币乘数没有下降,货币供应量也没有减少,那么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没有达到抑制经济体系流动性的作用。可见,只有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加上留存资金比率之和大于25%时,才能影响到银行的放贷行为,而在这种情况下,75%的存贷比监管标准自动失效。

  从实际情况看,以十六家上市银行为例,2010年年报显示,四大行平均存贷比为62.6%,即在大行本来就有近40%的存款没有用于放贷,提高准备金率只需要调整这40%部分存款的结构即可,对放贷行为基本没有约束,除非大行主动减少可贷资金用于上缴准备金。而目前四大行的放贷量可达银行体系放贷总量1/3,对大行约束性不足就减低了调控政策的效果。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平均存贷比在70%以上,个别银行已接近75%的监管红线,提高准备金率对信贷投放的制约效果要更明显一些。目前银行体系确实已经感觉到了资金压力,一方面是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确实减少了银行内部可调配资金的头寸,另一方面,存贷比及总量控制直接限制了银行的信贷行为。

  总而言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用以抑制经济体系中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内效果要打折扣,在超过一定比例后又可用其他监管指标替代。所以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数量调控工具不宜频繁使用,否则最可能伤及中小银行。在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目前大型银行为21%,中小银行为19%,都已在历史高位。

  控制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供给量,仅依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不够的,必须和公开市场操作结合起来才有更好的效果。如果经济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主要是外汇占款造成的,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调整经济结构或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只能治标不治本。(中国光大银行 王保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慧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