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各国不一致或造成监管套利
不久前,英国银行业独立委员会(ICB)发布的中期报告提出一系列有关银行业改革的初步建议,获得了英国政界的一致支持。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高级经济研究员张颖在接受记者连线时称,这些改革建议或会使银行的经营成本增加、盈利减少;对伦敦金融中心的吸引力也有一定负面影响;且各国和地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规定不一致或会造成监管套利,银行业再次爆发危机的可能性仍不能排除。
ICB的建议内容包括:一是系统重要性银行及英国零售银行业务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至最低10%,而在英国经营的国际批发/投资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可维持于巴塞尔协议Ⅲ提出的最低7%标准。二是实施吸收损失资本机制:对于濒临倒闭但仍可生存的银行,可用或有资本补充;当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准时,可通过债转股或注销债务等方式补充资本;对于濒临倒闭而不可生存的银行,当银行需要监管机构干预时,可用挽救性债券机制,让债权人承担亏损,并使银行顺利解体,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三是将英国零售银行业务与有独立资本的子公司隔离,并对各子公司之间的贷款等活动加以限制。四是为避免银行业务过于集中而影响市场竞争,ICB建议在英国拥有2.7万家分行的莱斯银行出售600家以上的分行;同时改良往来账户转移程序,以促使银行为吸引和保留客户而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
张颖说,总的判断是,ICB将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高至10%的要求,与瑞士央行一致;其吸收损失资本机制也与巴塞尔委员会和欧盟的有关建议相似;其有关零售银行业务和批发/投资银行业务隔离的模式比美国《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而言相对温和,但有关隔离零售银行业务的结构性改革建议或会使银行的经营成本增加,盈利减少。如市场预计莱斯银行可能因ICB的促进竞争计划而损失6亿英镑的营业收入,苏格兰皇家银行将损失3.2亿英镑,而汇丰控股则将损失2.8亿英镑。
为了转嫁监管成本的提高,各银行可能采取的对策往往是提高各项银行服务收费和贷款利率,同时降低客户存款利率。张颖认为,未来随着监管趋严进一步推升银行业经营成本,预计英国银行业提供免费往来账户服务的时代将会终结,银行的按揭贷款利率将可能提高1%,透支费率和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也会增加。此外,由于在全能银行模式下零售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是由不同部门经营,未来将零售银行业务由隔离的子公司经营,银行也需重新评估零售银行业务的规模,包括分行网络的规模,以及诸如电话银行服务的集中化处理或外包等问题。
ICB表示,由于受此项改革影响的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占伦敦整体金融服务的比重仅为14%~16%,因此,改革不会对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银行业界对此却不予苟同,称隔离零售银行业务会进一步削弱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英国监管改革与征收银行税的叠加效应可能会促使银行将更多业务经营转往其他增长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如汇丰就称英国今年推出的银行税可能会使其增加逾6亿美元支出,考虑到其股东和投资者对总部设在伦敦可能产生额外支出的询问越来越多,汇丰控股将在9月ICB最终报告发表后对是否迁出总部作出最终决定。巴克莱银行总部会否迁离英国也颇受投资者关注。
随着巴塞尔协议Ⅲ的正式出台,近来各国陆续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作出新规定。目前,瑞士、英国、爱尔兰和意大利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但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和西班牙未必跟随,迹象也显示,美国对这些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可能也小于10%。张颖分析说,各国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规定不一致,不仅会提高银行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业务经营成本,也会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各国提高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但能否有效保障银行体系的安全性仍令人存疑:一是因为巴塞尔协议Ⅲ的风险加权体系仍存在结构性缺陷,银行相似的风险管理模式使其信贷风险和市场风险定价相似,未考虑资产价格和投资者行为的相关性,会使银行在批发融资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增加,也难以排除有银行会通过刻意操控而使资本充足率表面上满足监管资本要求;二是即使英国ICB有关隔离零售银行业务的建议有助于建立银行倒闭后的解体机制,但由于全球性银行解体机制尚未建立,监管套利可能使ICB的银行解体机制最终难以落实;第三,银行的激励机制与股东资金回报紧密相连,银行为提高股东资金回报仍可能会提高经营杠杆,或进入监管薄弱的业务领域,因此银行业再次爆发危机的可能性仍不能排除。记者 孙建耘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