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地方债都是以地方政府所属投资公司名义承担,所以债务负担本就处于“地下”、“隐藏”状态。“不可控”和“全体国民买单”是地方债让人深感担忧的地方,“疏堵结合”才够真正有效控制风险、消除隐患。
备受关注的地方债问题又有了新说法。针对有媒体报道,银监会计划在未来3个月内清理多达近3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务。有消息称银监会、发改委有关人士都予以否定,表示未听说此事。
尽管有关新闻报告已经被澄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债问题不需要解决。事实上,地方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巨大隐患,如何以“疏堵结合”的方法,尽快把隐患摘除,是监管部门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社会公众,对于地方债的真实情况了解并不多。就连地方债规模是多少,官方、学者和媒体各自的说法都不尽相同。有媒体根据央行公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推算,截至2010年年末,地方政府平台贷款规模的上限为14.4万亿元。而之前一个业界流传甚广的说法则认为,次贷危机之后由于政府的救市政策,使得地方债规模由4万亿飙升到7万亿。而最新的报道则认为,地方债务中的风险债务规模为2万到3万亿。凡此种种的数据,不仅测算方式各有差异,对地方债务的定义也都不尽相同。
导致数据不明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法理上根本就不允许地方政府直接负债。因此现有地方债都是以地方政府所属投资公司名义承担,所以债务负担本就处于“地下”、“隐藏”状态。既然连地方债务的最基本的情况都模糊不清,当下就谈及“三个月清理”本就属于不切实际的说法。
地方债的存在确实加剧了地方财政风险。由于地方债务融资是以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保障,而地方财政高度依赖土地出让金与房产税费收入,因此随着房地产调控持续深化后,地方债务融资还本付息压力越来越大,一旦出现财政无法承担的状况,地方政府就将陷入到“破产”境地。而国内各级政府并非类似美国的联邦制度,因而地方政府“破产”的实质就是中央政府全额买单。“不可控”和“全体国民买单”正是地方债让学界倍感担忧的地方。
有鉴于地方债处于“地下隐藏”之中,所以“疏堵结合”才能够真正有效控制风险、消除隐患。
所谓“堵”就是要尽快对既有地方债务做透明化处理,对各种类型的地方债务全面清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应暂时限定不允许地方融资平台再行融资放贷。
依照基本的财政学理论,在财政分税体制下,地方政府本就拥有通过债务融资平衡财务结构的要求,监管部门所需要做的就是规范化而已。
所谓的“疏”就是要建立起合法合规的地方债务融资方式。首先要修改《预算法》的规定,允许地方政府发行以投资项目为目的的市政债券。其次,在市场化的投资评估与信用评级的基础上,确定市政债券的规模与利率,并开放资本市场化交易投资。借此以规范化的资本市场化运作替代隐形债务的巨大风险,使得地方债务风险可测、可管、可控。(上海学者 马红漫)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