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常常是我们这些工薪层的消费日。平常忙,假日怎么也得带老人孩子出去玩玩。大的节日还得走亲访友送红包。抛去这些不说,节假日商家此起彼伏的促销活动也刺激了平常没时间逛街人的消费。这些,都得花钱啊。
看着见涨的物价,想着不足的睡眠,还有那火辣辣的太阳,端午节不出门自然是既省钱又省事的选择。所以,端午小假期第一天早起,我一边指导孩子写作业,一边洗衣服、擦地板。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原本也计划除了睡觉什么都不干的朋友“软硬兼施”地邀请去爬山,看着儿子眼巴巴想出去玩的眼神,我只好打破计划,带着孩子去了井陉。
路上,我盘算这趟出玩既然有人邀请,油费、吃饭肯定是免了的,未超出我的省钱计划,我只要控制不买任何东西,付出体力就可以了,绝对是一次大回报小付出的出行。
一百元的农家饭让我们三个人吃的很舒服;三百元的汽油跑了个来回用了不到三分之一;去爬的山是朋友承包的荒山,虽比不上成熟景区,但没开发过的大自然更显得原生态,山边小水库里前的垂钓者也着实让人感到假日的悠然。
正当我暗自窃喜此行的投入回报比时,经济学的力量把我“小投入大回报”想法有力的驳倒了。
先是沿途卖野花椒、山鸡、瓜果蔬菜的老农“煽情”的营销手段刺激了消费的冲动。新鲜的农产品、清澈的眼神、黝黑布满褶皱的手、诚恳的语言……这些现代农民们充分理解并发挥了“以情动人”的营销策略:菜是家里自种,不喷农药;鸡是家里山上放养的,不喂饲料;杏是山上摘得,新鲜欲滴……总之,很诱人。
在山前路上,那些成功的营销手段,终于冲破我的心理消费防线,促使了我的冲动购买。买了十斤13元/斤的土鸡蛋,买了五斤5块钱一斤的杏,买了一个大南瓜。这还不算什么,儿子吵着去钓鱼,于是租了渔具,顶着大太阳在鱼塘里钓了一下午鱼。虽然下午的鱼并不好钓,但是由于场所是养鱼塘,所以没有任何垂钓经验的我们还是钓到了两条草鱼和若干鲫鱼。渔具有租赁费,拿走鱼也得按斤称,又花了近200元。
出行的结果还不止花钱,酷热的天气和缺乏运动共同作用下,我中暑了,所以小假期后两天除了躺着什么也没敢。躺着想起爬山时看山上的杏还是青的,怎么老乡们会说杏是自己家山上刚采摘的?而我购买的价格竟然是市场上的五倍。看来冲动型购物还是有弊端的。
冲动型购买虽有弊端,但并不代表错误购买。吃着每斤比超市贵8块钱却很好吃的土鸡蛋,看着儿子摆弄盆儿里钓上来没有死掉的鲫鱼的快乐表情,我想,这没按计划购买的东西还是创造了很大消费者剩余的。
假日成本,贵就贵在创造了更多的快乐和享受,这些剩余远非金钱所能比拟。(本报记者 王聪)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