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顿藉慈善之名的午餐,更像是眼球经济时代的一次自我营销,也更像是“名利场”上的一出戏。对声名显赫的巴菲特来说,午餐拍卖,是对个人品牌的一次市场询价,而当“名牌”卖出天价又兼顾了慈善,更无疑是名利双收、一举多得。
对观众来说,这出“名利场”之戏,看点越多、情节越曲折越好,但对舞台上卖力表演的各个角色却未必认同。——新华日报
巴菲特举办午餐义卖活动,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两大启示。其一,名气可以变现。像巴菲特这样的股神,有无数信徒,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充分利用自身名气优势,呼吁追随者行善,本身就是一种大善。当然,巴菲特并非浪得虚名之辈,如果他没有几把刷子,恐怕在全世界也不会有那么多忠实拥趸。其二,慈善方式可以多元化。对于一些慈善部门来说,募集善款并不容易,通过多种方式,比如联合名人,拍卖共餐机会,可以一试,当然前提是这个名人有足够的号召力。——中国青年报
好贵的一餐!网友再次惊呼。6月12日上午10时许,“股神”巴菲特慈善午餐聚会机会拍卖最终落槌,一位神秘拍卖者以234.5678万美元中标,成为今年有机会同“老巴”共进午餐的最终买家,该成交额同时刷出历史最高记录。
从2000年开始,巴菲特每年都会拍卖一次与自己共享午餐的机会,以募集善款。胜出者最多可邀请7位朋友与巴菲特在纽约“史密斯-沃伦斯基”牛排餐厅共进3个小时的午餐。
与巴菲特共进午餐会的拍卖收入将归旧金山非赢利组织格莱德基金会。据悉,该组织为穷人和无家可归者提供饮食、医疗、儿童保健、住宿和职业培训。
虽然巴菲特把自己的经验价值跟慈善事业联系在一起是个很不错的点子,但午餐的价格从2000年的2.5万美元,一直飙涨到了现在的260多万美元,这样的增值速度已经开始引发外界对午餐价值的质疑。
有网友在微博上疾呼:“冷静一下,无非就是个巴菲特,他毕竟不是真的神,别把他的经验价值太过神化。”
当然,有人就觉得这么说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巴菲特午餐为什么这么贵?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拍者之所以愿意为了一顿午餐花费数百万美元,无疑是冲着巴菲特多年来在投资领域积累的经验。”
近期,一项针对“巴菲特午餐值不值”的网络调查显示,有45.6%的人认为“不值,一顿饭的功夫学不到什么”;只有9.4%的人认为“值得,学习股神的投资技巧”;另外有18.7%的人也表示“值得”,但理由是“为自己打广告的好机会”;剩下的26.3%的人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虽然参加调查的人没有几个能拍得起这么贵的一餐,他们的评价在那些有实力去竞拍的人看来不过是“闲言闲语”,但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除了吃饭、寒暄、翻译的时间,剩下能关于投资本身的聊天时间并不多。特别是巴菲特午餐已经吃了10年了,尽管他是个神奇的股市投资高手,尽管全球市场一直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但他的经验之谈还有多少新鲜货,他自己的投资思路又能多了什么新花样,难说。
从“慈善拍卖”变作“热门股”
美国太平洋时间6日晚上7时30分,“股神”巴菲特第11次拍卖其一年一度的慈善午宴,在ebay网站挂出这一拍卖竞标。到美国东部时间6月10日晚间10时30分拍卖终止时,中标的这位神秘人士最终以262.6441万美元的价格买走了这顿高昂午餐,使巴菲特今年的午餐会募款金额以100美元之差,超越去年新高。
不过,此人拍得之后却又做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很多报道说他是“意犹未尽”,因为他在拍卖结束后竟然自己加码,表示愿意多付几十万美元。而他这么做的原因在外界看来很简单,只是为了把金额提升至262.6411万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在过去10年的拍卖历程中,竞拍者原本只是为得到一个与巴菲特畅谈的机会,但现在,竞标演变的有点儿“炒作”成分。好像谁跟巴菲特吃了顿饭,谁就也离股神的位置不远了。除此之外,中标者因为跟巴菲特有了私人接触,他们在日后的投资方向成了很多人追逐跟风的标的。
所以就不难怪,这些投资人士不断竞标,推得价格水涨船高,巴菲特午餐从2000年的2.5万美元,一直飙涨到了现在的260多万美元,增值了100多倍。特别是近几年来,价格上窜极为迅速。
2008年,香港赤子之心基金经理赵丹阳以211万美元胜出,该报价刷新了巴菲特午餐的10年最高价纪录。2009年的中标者为Salida公司CEO康特妮·沃尔夫,她出的价格是168万美元。2010年的胜出者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匿名人士,最终报价262.6311万美元。
“一时间,巴菲特午餐成了近10年持续增长的‘股票’。”有网友笑称,巴菲特是因为要做慈善才拍卖午餐,但没想到成了“热门股”,里面全是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