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业内人士:宏观调控政策方向不应改变

2011年06月17日 14:11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专访本报专家组成员、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

  日前,本报记者就当前宏观经济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专访了本报专家组成员、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

  宗良:为缓解通胀压力、抑制资产价格膨胀,去年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作出调整,即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将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转变为稳健。实施以来,货币政策不断向稳健和常态转变,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

  从目前情况看,货币政策的效果正在不断显现,特别是流动性过剩状况得到缓解。具体表现在:一是货币供应量(M2)增长已由年初的20%左右回落到目前的15%左右,基本上回到正常增长范围之内。二是社会融资总量明显减少。不论是大口径的社会融资总量还是小口径的人民币新增贷款都是如此。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增加4.19万亿元,同比少增3225亿元,其中人民币新增贷款2.24万亿元,同比少增3524亿元。同时,银行贷款也实现了均衡投放,避免了月度之间的过度波动。三是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上涨明显放缓,房地产市场投资投机需求得到初步抑制。

  在总体转向稳健的同时,货币政策还特别注重结构的优化。比如在信贷投放方面,货币和监管部门专门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西部开发、自主创新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需要指出的是,在货币政策总体收紧和银行可贷资金减少的情况下,出现企业贷款难问题也是正常现象。有些企业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效率的产业本应属于淘汰的对象,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信贷投放大增的背景下又活过来。在政策再次回归常态(而不是收紧)的情况下,出现企业贷款难甚至倒闭也在预料之中。因此,我认为,不应该把部分企业破产倒闭归因于货币政策的转向和收紧。

  所谓“超调”,一般是指因政策收得过快、力度过大而导致经济增长急速放缓和“硬着陆”的现象。目前来看,尽管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速可能还会放缓,但依然会保持在潜在增长率区间,不会出现“硬着陆”,因此也就不存在“超调”问题。相反,国民经济增长适当放缓,反而是宏观政策所期望的,增长低一点,更有利于结构调整,有利于节能环保、推进改革和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

  宗良:应该说融资难仍是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融资难既有市场资金的原因,也有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竞争力较弱的原因。伴随着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一些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明显上升,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但也应该看到,目前部分中小企业的困难是结构调整的结果,并不仅仅因为信贷收紧。中小企业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上涨,包括人工、材料以及能源等,在需求萎缩的背景下,这意味着中小企业的利润率大幅下降,那些竞争能力不足、效率不高的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淘汰,是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

  要逐步改善融资环境,保持货币政策的适度灵活性。银监会印发《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对于改善长期存在的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同时要求企业注意完善信用体系,并苦练内功、不断提高竞争力,这是解决融资困难的根本。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宗良:近期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可能会出现“增长放缓、通胀高位”的格局。首先,受极端天气影响农产品生产、国际大宗商品居高不下、全球流动性过剩格局短期难以改善等因素的影响,通胀水平依然会保持高位。尽管比二季度会有所降低,但我们预计依然会在5%左右波动。其次,由于外部环境再次恶化、库存高增长、去库存化压力不断增大和政策收紧等原因,经济增长很可能继续放缓。确实,增长走低、物价高企给宏观政策操作带来了困难和挑战。综合分析,我认为,当前的经济放缓是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是政策调控所期望的结果,不应该成为未来一两个季度内关注的重点,应该把政策的着力点放在治理通胀上。

  记者:下一阶段在坚持宏观调控过程中该注意哪些问题?

  宗良:第一,应坚持宏观政策基调不变,即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宏观调控政策方向不应该改变,货币政策总体回归稳健的方向也不应该改变。但与此同时,对部分政策工具可作出微调。

  第二,我认为,可以考虑加息1~2次。考虑到物价高位运行,负利率还将持续,不利于治理通胀预期,导致储蓄“脱媒化”,影响货币政策效果,因此可以在未来一两个季度适时加息1~2次。一定要让市场明确政府坚定控制通胀的决心,没有犹豫。但由于银行可贷资金已经比较紧张、部分实体经济的正常贷款活动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认为应暂缓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解决全社会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应该通过发行央票、加快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等途径解决,而不是单纯依靠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第三,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由于外部环境再次恶化、进口快于出口,今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可能会减小。与此同时,不论名义增长还是实际增长,消费增长都显著放缓,并且消费本身比较稳定,依靠消费大幅增长拉动是不现实的。因此,今年的经济增长主要要看投资,而投资增长又主要取决于保障房建设。但是,截至目前,全国保障房建设推进情况不尽如人意,进展最快的重庆市开工率为40%多一些,其他地方大都在30%左右。保障房一头连着住房和民生,一头连着钢筋、水泥和经济增长。因此,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意义重大。应采取财税、金融、土地等多种政策,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争取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顺利完成。

  第四,坚定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只有成功转型才能实现经济的长远平稳发展。应注意避免在经济增长有所放缓时犹豫不决,再次掀起投资热潮,耽误结构调整的良机。记者 谷秀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