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提存款准备金紧随CPI公布 加息箭在弦上

2011年06月20日 11:36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周二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CPI涨幅达5.5%,创下34个月以来新高。央行同日下午即宣布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准备金率也调升至21.5%的高位。

  虽然市场上“超调”的担忧声不断,但在通胀率出现实质性下降、通胀预期被有效控制之前,货币继续从紧就在情理之中。稍感意外的是,一是决策速度超出了预期——从公布CPI数据到“提准”仅隔5个小时,二是央行继续选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非加息。去年至今,为应对通胀,央行共“提准”12次,而加息仅4次。

  继续“提准”,除了针对通胀持续高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回收流动性的紧迫性——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5月份当月新增外汇占款3764亿,较之4月的3100亿涨幅不小,另外,6月份我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高达6000亿元。无论是对冲不断增加的外汇占款,还是为即将到期的大量央票提前应对,“提准”都顺理成章。

  但应该看到,目前准备金水平已处于历史高位,央行继续上调带来的边际政策效应在逐步减弱,而通胀仍在高位。某些副作用也不容小觑。比如,资金既少且贵,中小企业遭遇双重夹击的窘境尽人皆知。只“提准”不加息,黑市利率畸高,大量存款逃出银行进入“体外循环”,成为助推通胀的重要因素。持续的负利率更是对广大存款人的极大不公。该是让利率发挥更大作用的时候了。

  货币政策中,利率是最强有力的杠杆。加息吸引资金回流银行,比“提准”对控制放贷、遏制通胀更直接有效。央行之所以在加息问题上格外慎重,一是担心在企业融资成本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加息会增大企业的融资成本,而紧缩过度将造成经济的严重下滑;还担心更多热钱进来套利,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也可能是认为,当下的负利率还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货币政策滞后效应有待进一步释放,因此也预留了CPI再冲高时使用货币政策的空间。

  从最新数据来看,虽然消费、工业生产增速稍有放缓,但投资的同比增速还有所上升,难言经济增长过度下滑;热钱更热衷于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而非觊觎息差,再则,通胀并非中国独有现象,印度等国连连加息后,利率已远高于中国,被热钱套利的风险更大。何况,加息还可能是一种控制信贷扩张的更好方法。一方面,中小企业对高利率有更强的承受力,另一方面,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大型企业的融资也能有更好的约束。

  市场的通胀预期走向又是如何呢?并不乐观。各机构普遍预计,受CPI翘尾因素影响,6月CPI将在6%左右——一个新的年内高点。受制于粮食为主的食品价格高走和国内外其他各种成本因素的推动,未来几个月CPI也难走低。如果事实正如这种预期,负利率将会进一步加大,央行不可能不有所动作。

  继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上周四央行又把三月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上调了8.2个基点。虽然,普遍认为,本次央票利率上行主要是为收缩利差缺口、调节市场需求,但央票利率一向被看做是加息的风向标,此举将不可避免加重市场加息预期。

  只要通胀阴影挥之不去,央行加息的预期不可能改变。

  当然,即使加息之箭已在弦上,央行也可以选择不发。比如, 5月数据公布之前的几天,就被市场视为加息的一个重要时点,更早之前,端午节前后也曾被看做加息窗口,结果都未兑现。不过,有道是事不过三。面对几乎不可避免的6月CPI的冲高,可能在本月底,也许在下月初,央行加息的靴子恐怕会随时落地。(盛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