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短评:如何看待索罗斯的唱空论

2011年06月21日 09:57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全球金融界的坏孩子。”1994年,美国《华尔街日报》“姗姗来迟”地给出生在一位犹太律师家庭的乔治·索罗斯取了这样的外号。

  彼时的背景是,这位金融大鳄在1992年9月16日让不可一世的英镑品尝到了“黑色星期三”的滋味,让英国政府彻底退出欧洲汇率体系,他却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酸溜溜地称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而经此一役,索罗斯以11亿美元的年收入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个年收入超10亿美元的人,成功跻身金融市场“人见人怕”的“狠角色”。这段做空英镑的历史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一道,可并列为“坏孩子”迄今为止最经典的桥段,且为他本人津津乐道,甚至毫无悔意。

  但对中国经济来说,现在或许不是回味和总结历史的时刻,因为索罗斯又来了——6月14日,在国家统计局公布创出34个月新高(同比上涨5.5%)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同时,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已错失了抑制通货膨胀的机会,中国经济目前可能存在“硬着陆”的风险。他还表示,“中国经济存在些许泡沫,有迹象显示正在走向失控。”

  这段话被理解为索罗斯的“唱空中国论”。

  然而,当人们讨论索罗斯之时,或许早已忘记了他曾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讲述的一番话:“只有这些国家金融系统出现问题而自己浑然不知时,我们才会对他们发动攻击,以警示他们不再犯错。”

  那么,按照他的理论抛开上述争论,回到目前最现实的层面,中国经济是不是真的已经出现了让索罗斯们所“觊觎”的问题?事实上,在中国经济界,该问题同样存在广泛争议,且都有各自十分充分的理由。

  但还是抛开这些争议,从普通消费者这个最微小的视角看现在的中国经济,我们确实正在经历通胀给国人生活带来的变化,如新华社就担忧长期的负利率时代给国人资产造成的损失;我们确实也看到,猪肉价格高企及去年出现的“姜你军”、“玉米疯”等现象让国人大呼“买不起”;媒体确实也在不断报道,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恶劣及温州等地的产业“空心化”情况的不断恶化……

  上述问题,或许都比外界正在热烈讨论的索罗斯唱空中国问题来得急迫,也来得更为现实,虽然并不能从技术角度否认索罗斯和中国经济及中国消费者的联系。而进一步从乐观的角度考虑,索罗斯唱空中国或许还是一件好事,至少能提醒抉择者更多地从民生角度看问题,看到中国经济在转型中最需要看到的改革方向。《国际金融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