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监管部门规定,7月1日起,将取消包括小额账户管理费在内的34项银行收费。尽管“大限”临近,但一些将被取消的收费项目仍在继续。同时,部分银行纷纷开出新收费项目,引起了消费者的质疑。专家表示,银行如巧立名目新开收费项目,实质上和监管部门精神相违背。对消费者来说,注意“管理”所持有的银行卡,适度减少持卡量才是规避“被收费”的最佳措施。
市民质疑新开收费“看不懂”
“以前的管理费马上要取消,新收费又来了。”7月1日“大限”临近,这几天不少消费者却发现,一些银行近期纷纷发布了开通新收费种类的消息。日前,兴业银行就在网站发布消息称,将于2011年7月1日起,向人民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及人民币个人活期存款账户收取账户管理费。
无独有偶,6月初,光大银行同样在网站挂出新的收费公告。该行阳光信使“个人短信通”服务将结束免费推广期,正式开始收取3元/月的服务费,公告还表示,“个人短信通通知默认的账户起点金额为100元。”
记者调查发现,6月以来,一些银行纷纷推出了新收费,这些收费多以账户管理附加费用为主。深圳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银行一定会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执行,而新开收费出于银行业务需要,并不是因为34项收费取消,而重新“巧立名目”。
对此,也有消费者针锋相对。市民段小姐表示,银行之前很多收费就让人“看不懂”,新开收费时间选择在取消34项收费的“敏感”时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在“巧立名目”新开收费。同时,银行对每一项新开收费还需要进行足够清晰的解释,但有的银行未必能做到。
部分待取消项目仍在收费
“有张卡原有60多元,没想到两年不用,前几天去销卡,里面只剩下10多元。”市民姚先生表示,由于要缴纳公积金、医保、交煤气费以及理财等原因,陆续办了五六家银行的卡,借记卡要收取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等多项费用。姚先生说,自己一张借记卡每年收取10元年费,如果账户日均低于300元,每季度还要收取3元小额账户管理费,一年下来就是12元。
记者采访发现,市民目前最关心的如“小额存款”与借记卡年费等收费项目银行还在收取。深圳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分行会按照总行的要求来做,总行会按照监管新规来下达通知,但目前尚未到7月1日,所以一些收费仍在继续是很正常的事情。
记者采访发现,消费者多数都热盼收费取消“准点到达”。也有消费者表示取消收费并不“让人兴奋”,目前,银行对银行卡同时收取年费和小额管理费,其实等于“二次收费”,重复征收了同一种服务的费用。再者,很多银行提供网盾,这也有变相收取安保费用的嫌疑。还有消费者分析,监管部门的“通知”只是要求对部分账户,如代发工资、退休金、低保、医保、失业保险等账户免收年费和小额账户管理费,对一些目前存在的“二手收费”并未规制,希望监管能够进一步完善。
银行新开收费或因业绩压力
有专家分析,目前,银行利息较低,负利率引发的“存款搬家”及准备金率上调使息差获收益有收紧可能,因此一些银行试图通过收取中间费用弥补利润。还有业内人士表示,银监会当初取消34项收费的初衷,很大程度就是防止银行在息差收紧的时候进行“乱收费”,银行如果新开名目规避监管部门的规定,这就严重违背了监管部门的初衷。
“海量放贷吃息差今后已不能持续,银行有盈利压力。”上海一位资深银行观察人士对记者分析,监管部门要求取消的收费尽管单卡数额不大,但由于这几年银行卡的大幅扩张,海量规模所形成的收费绝不可小觑,一些大银行所发行的信用卡数量超过千万张,如果每张卡收费1元,那么收入也是千万级别的。取消收费对银行收入造成了直接影响,为让年报“更好看”,银行也需要开拓新的收费渠道。
“银行不是公共服务机构,特别是改制后已成为了盈利性企业。”也有人士认为,银行收费是合情合理的,在西方银行中间收入的相当比例都是基于账户收费。“关键问题是你收了费,你需要告诉消费者你到底提供了什么服务。”这位人士还强调,有些服务是银行理所当然提供的,已包含在相关费用之中,如果新开名目对同种服务“二次收费”,则损害了消费者消费利益。
专家支招
“沉睡卡”宜尽快注销
“注销不用的卡,缩短‘战线’。”一位银行个人客户部人士表示,消费者要防止“被收费”,最好的方式是加强对持有银行卡的管理。目前,部分借记卡不仅要收年费而且收小额账户管理费,对一些使用效率不高的借记卡,消费者最好尽快注销。
银行业人士还表示,国有大银行的储户量与发卡量往往大得惊人,很多“沉睡卡”占用了大量资源。如果持卡人不注销,银行便可能一直扣钱,甚至会发生倒欠银行的情况。专家建议,消费者最好及时清理掉闲置的账户,对用卡实行“分类管理”,比如可选择收费较低且比较方便的银行,将借记卡的缴房贷、交水电费等多项功能都集中在一个账户上,同时在选择另外一家服务较好的银行开出信用卡,总的来说,消费者把手中的卡控制在五张以内最好。还有银行人士建议,消费者可以多选择开设网上银行,网上银行办理基金申购费打折,向异地本行汇款和跨行汇款等,收费都比柜台办理要低。
接受记者采访的数位市民都表示,今后将加强对持有银行卡的“管理”,把一些没用的卡注销,“看好”使用频率较高的几张卡,不给一些银行“乱收费”的机会。记者 谭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