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我们公司的一款主打保险产品,月底就要停售,现在可是最后的购买机会……”这是保险业务员惯用的炒停售销售方式,很多购买过保险的人都曾亲历过。
新华人寿炒停售日前被曝光。而保监部门也近日出台规定,将禁止保险公司借停售进行炒作,防止销售误导。
事件:媒体曝光新华人寿炒停售
6月26日,经济导报对新华人寿个别分支机构炒停售报道中提到,保险业务员在销售过程称:“‘好利年年’将于6月30日停售,这是我公司的一款快速返还明星产品,凭借快速见利和安全灵活的突出优势,自上市半年以来就热销8万件。相信大多数人的选择,最后一周火爆销售,机不可失,请大家抓紧时间联系我办理。”
记者了解到,所谓要停售的这款“好利年年”两全保险(分红型)正是新华保险今年“开门红”的主打产品,该产品被誉为“新华保险分红险的集大成之作”,以快速返还著称。“‘好利年年’的最大优势是快速见利,每两年即可返还保额的10%,客户因此可快速体验到它的实际利益。”
虽然该产品今年年初才上市,但业务员解释停售的原因时却如此表述:“保监会最新要求,限制销售缴费期短、领取期早的快速返还型产品,‘好利年年’正是受到限制产品之一。”
调查:炒停售只是一种营销策略
昨日,记者首先致电新华保险全国统一客服热线955××,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接到‘好利年年’停售通知。”随后,记者又联系了新华人寿辽宁分公司,其公司的电话铃声都设定为“好利年年”产品的宣传铃音,工作人员也表示,该产品销售正常,并无任何停售的迹象。
销售前景良好的产品为何会无端传出停售的消息呢?
一位寿险公司的资深保险代理人向记者道出其中原由:“保险‘炒停售’是保险业界一种非常有效的营销策略,各家保险公司因此会不时地推出。保险公司在推出此营销策略的同时,往往会配合其它策略,如保险代理人额外佣金奖励等,因此代理人在销售产品时也会不遗余力。尤其在现在上年业绩考核即将结束的关键节点上,不排除一些业务员将此作为提升业绩的手段。
反应:消费者对“炒停售”很淡定
那么消费者对这种营销手段是否买账呢?“前两天,以前卖过我保险的业务员突然又给我打来电话,声称有款万能险,每月存400多元就能全面保障,这款产品马上就要停售了,不买会后悔的。”在外企工作的张小姐说,当时确实有些心动,想给家人再买份,但随后想想其实旧产品新产品都差不多,所以也不急于一时。
但也有人经不住“炒停售”营销策略的诱惑,省内一家寿险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款即将停售的产品,的确会在最后一段时期销售中集中爆发,业务销售额也会有所增加,尤其是那种快速返利的产品。而“炒停售”之所以能拉动业绩,引起消费者哄抢,主要在于目前消费者心理还不够成熟,保险公司正好利用了消费者这种购买心理,如果消费者购买了不合适的产品,尽管带动了业绩,但却影响了行业声誉。
本报记者 高薇
新闻链接
炒停售将最高被罚50万元
在高通胀背景下,多家寿险公司先后推出了“快返型”产品。部分快速返还型两全保险为迎合消费者早见收益的心理而“越卖越短”,走向“重投资轻保障”的误区,保监会要求该种产品的保险金首次给付不得早于3年、保险期间不得少于5年,目前保监会已将该规定下发至各地方保监局和各家保险公司征求意见。
另外,征求意见稿中还对保险公司“炒停”行为予以规范,并做出了明确处罚规定。其中,保险公司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停止使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应当在停止使用后10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提交报告,说明停止使用的原因、后续服务的相关措施等情况,并将报告抄送原使用区域的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以停止使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进行销售误导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限制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