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尔本,下午五点很多商店就关门了,感觉这里的人喜欢享受生活,而不是成天为了挣好多钱奔波到很晚,当然,这与社会福利和保障有关,我觉得我已经习惯了这种休闲的生活氛围。”梅萍对记者讲。
通过了解和采访,记者发现,在很多移民家庭中,多数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在中国的一切。媒体分析说,内地富人移民海外的主因,排在第一、二位的分别是子女教育和寻找安全感。更好用的护照、更健康的生活环境、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更安全的财富氛围,已经成为新移民们最动心的几个原因。移民热还需冷思考
分析人士认为,除了移民们的自身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美国为猛吸中国富人赴美移民,已大大降低了移民门槛。从申请美国移民门槛来看,由原来的100万美元以上降低为50万美元。从申请的难易程度来看,美国投资移民仅仅要求个人资产来源是“合法所得”,并不强求资产必须是经商所得。于是阴谋论由此得出。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猛吸中国富人移民,这一招不亚于向中国发动了一场看不见的金融战争。过去美国打劫的对象是日本、韩国或中东富裕国家,如今美国将打劫的目标对准了中国,而且在布局一盘非常大的阴谋。一方面围堵中国政府的巨额外汇储备,推动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另一方面,对中国民间财富釜底抽薪,猛吸中国富人移民美国。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李路路认为,中国人口本来就多,不能单从精英出国的绝对数量较多就判断人才大规模流失。“虽然我们感觉移民海外的高知人员和富裕家庭的绝对数量增加了,但较之日渐扩大的智、富群体,绝对比例并不高。”
“人才外流的情况确实存在,但并不像媒体报 道的那么可怕。更何况根据美国移民法的规定,来自任何国家的移民数量,在一年内不得 超过全部移民的7%。 我们也不必担心发达国家会无节制地吸收我国人才。”“但人口相对集 中的流动毕竟反映了社会环境的诸多‘不 适’。目前部分精英 举家移民的状况,值得我们思考:国内的发展环境有哪些不适 宜?人们移民海外的目的不一定是谋求财富,而是追求一种人文价值取向,比如更 宽广的发展空间、更好的教育制度、更优 的生态环境等等。中国在经济崛起后,还需要补上什么?由此可见一斑。”
而高先生也谈 到:“看起来好像是精英阶层在移民,其实这是一个统计学的误区,只不过精英阶层比起其他人群更有能力去移民,这在澳洲的华人圈子里我也能看到,早期的移民也都是大家所谓的精英。相比上世纪末的移民潮,没有任何不同。”
据了解,中国台湾地区也曾有类似过程,新加坡、韩国甚至一些发达国家,也出现过精英外流的移民潮,但是,后来通过“人才流转”,反而又大为获益。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在读博士阎靖靖表示,目前看来,新加坡、印度等国家,未曾因移民潮而遭受不可挽回的创伤。
为了更好的生活
很多移民都表示,一旦人进入中年,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挣钱无非也是为了孩子。而国内的污染、医疗、教育等种种难题,在短时间内似乎难以改变。
截至目前,中国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仍为2.14%。纵观世界,据统计,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教育投入GDP比例为4.7%-7.4%。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资源不均衡,这是中国社会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有人戏称,在中国交的入学赞助费都可以去办移民了。而这绝不是玩笑,在一些拥有优质资源的学校,小学赞助费就可达到30万,还需要托关系。
除了政策的不断调整外,把中国打造成更宜居的国家和真正和谐的社会,提高在教育、安全、环境和财产保护等方面的全球竞争力,恐怕也是当务之急。一位接受采访的移民中介人士讲,没有必要去责问新移民阶层的道德和责任问题,这就像一个商品在自由市场的正常流动,有优势自然能吸引到顾客。评论人士也认为,中国应该从一个“经济大国”进一步建构“宜居大国”,才可能在全球化的趋势中,不致成为人才与资金的净输出国。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认为:“应该以开放、自信、包容的心态对待移民热。这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历过。亚洲四小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过大规模移民欧美的经历,但随着经济发展、各项社会制度的完善,八九十年代后大量人才回流,反令经济社会发展从中获益良多。”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也认为,移民海外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制度的开放性、公平性和社会的稳定性。对于知识精英来说,发达社会所能提供的公平的机会更多;而对于财富精英来说,也更能满足他们对于稳定的期许。贾西津谈到:“人口的流动是非常正常的自然选择现象,但其本身一定反映着社会发展环境。无论是哪一种移民,其实大家无非都是只有一个目的:为了更好的生活。” (本报记者 刘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