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发售,银行也很纠结
“在理财产品发售上,各家银行之间像是竞赛一样,不仅比拼发行数量,还较量产品收益。”省城一家银行零售部负责人向记者打比方:A银行一周发行10款产品,B银行就得发行20款;C银行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为5%,D银行的收益率就得达到6%。
“在这场疯狂跟风发售中,不仅有国有大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也加入其中,外资行的热情也不输于中资行”。这位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仅今年上半年,该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就达500多款,产品销售十分火爆。
不过,对于产品的热销,这位银行负责人心情却很纠结。“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好比把钱从左手倒到右手,对于缓解银行资金短缺的作用,远不及拉存款来得直接”。该负责人说,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多是存在银行里的钱,把银行里的钱拿出来,再买成理财产品,实际上银行存款并没有增多。
既然如此,银行为何疯狂跟风发行呢?这位银行负责人无奈地说,“如果不这么做的话,银行客户会流失得更多,哪家银行的理财产品种类多、收益高,客户可能就被吸引过去了”。
该人士告诉记者,频繁发行只是增加银行的成本而已,并且在各家银行相互比拼之下,银行理财的收益节节攀高,银行实际上是压缩利润空间让利客户,从而加大资金来源。利润降低了,银行也只能加大产品发行数量,从量上弥补收入损失。
疯狂难持续,收益或冲高回落
“发行数量翻番,收益节节攀升,在理财产品疯狂的背后,实际上折射的是在利率没有市场化的背景下,利率的一种自我调节”,有银行业内人士分析说,当然,这种疯狂也不会持续太久,随着加息步入中后期,理财产品的收益有可能会冲高回落。
除此之外,银行理财产品日益膨胀的风险也受到更多关注。金融界网站分析人士称,今年以来,中小银行一直是高收益理财产品的主力,实际上看规模与风险的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相比风险承受能力较好的国有大银行而言,中小银行的这种行为风险很大。
恶性竞争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为加强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督管理,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发展,近日,银监会起草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办法》,银行对理财产品和客户承受能力均要进行五级分类。客户只能购买风险评级等于或低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评级的理财产品。
银监会还于6月24日召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座谈会,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进行风险提示。银监会有关人士表示,已注意到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近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问题,要求商业银行坚持合规开展理财业务,做好风险管控和信息披露工作。
此外,银监会也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应谨慎,要充分了解不同理财产品的特征和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本报记者 桑海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