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北京时间昨天(7日)晚间,欧洲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达到1.50%。这是欧洲央行年内第二次加息,上一次加息是在今年4月份。市场普遍认为,央行加息符合此前的一致预期。
然而与欧洲央行加息相反的是,同一天,英国央行却维持利率在0.5%不变,英国央行行长金恩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经济复苏和防范希腊危机的威胁,有评论甚至认为,英国央行加息可能要等到2012年。
对此,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太峰认为,欧洲央行加息,会对抑制通胀起到一定作用,但会加大债务危机的风险。
欧元区通货膨胀形势比英国更严重
主持人:昨天欧洲央行宣布加息,而同一天,英国央行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依据您的观察,是怎样的原因让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的决策恰好相反?
谢太峰:不管欧洲央行也好,英国的央行也好,他们制定的货币政策针对的是区内或者国内的经济状况。欧元区和英国面临的经济形势不同,造成了两者货币政策操作上出现了分化的趋势。现在欧元区选择年内第二次提高利率,是因为欧元区的通货膨胀形势比英国要更严重。欧洲中央银行今年规定的CPI控制目标是2%,但1-6月份欧元区的CPI通货膨胀率都高于2%,还呈现逐月递增的趋势,特别是4、5、6三个月都是2.8%的水平,这就使得欧洲央行不得不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任务。
相反,尽管英国也面临通胀的问题,但经济的脆弱性问题显得更加的明显。比如英国的就业率在下降,根据调查,英国雇主5月份永久性岗位招聘的速度降至两年来的最低水平。民间的就业创业步伐也出现放缓的迹象。消费支出方面,英国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英国的消费支出在减少,5月份的零售额降幅远远大于预期。而英国制造业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迹象, PMI是创下了2009年9月以来的新低,只有51.3%。这些都说明英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和经济疲软相比,经济疲软的问题占据上风。因此,使得英国中央银行维持基准利率不变。
加息是把双刃剑
主持人:在欧洲危机不断演变的情况下,欧洲央行的加息能起到抑制通胀的目的吗?
谢太峰: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传统工具之一,利率的总需求是负相关的。欧洲央行基准利率上升之后,必然会带动市场利率上升,市场利率上升后对抑制整个欧元区的总需求,对抑制通胀应该能产生一些效果。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必然会产生效用,因此我认为加息对于控制通货膨胀会产生一定效果。
主持人:另外人们担心,虽然加息对通胀有效,但会不会促使欧债危机更加恶化?
谢太峰:加息肯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加息对于抑制欧元区的通货膨胀会产生一定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副作用。首先,欧元区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息会使债务缠身的国家雪上加霜。因为市场利率一旦提高,这些债台高筑的成员国的借贷成本就会上升,在国家市场上的融资变得更加困难,从而使这些国家的债务危机加重。另外,基准利率提高以后,带动市场利率的提升,也会进一步抑制这些成员国,特别是债务缠身的成员国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对它们本来就不景气的经济来说,又是一个打击。所以,我认为加息有利于欧元区的通货膨胀,但同时会产生负面作用,特别是对债务缠身的成员国产生更大的副作用。
欧洲央行加息对中国影响不是很大
主持人:今年4月份欧洲央行第一次加息时有观点指出,欧洲央行持续大幅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中欧之间的利差不可能出现持续的收债,资金回流欧洲的压力并不明显。有观点指出欧洲央行加息对于中国国内的利率政策和流动性的影响不会太大,您支持这个观点吗?
谢太峰:我认为欧洲央行的加息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国际投机资本热钱流入中国,考虑的不仅是利率的因素,主要是人民币的缓慢升值刺激了热钱的流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欧元区,5月份的通胀率达到5.5%,预测的6月份通胀率要破6,所以我国实际的利率是负数。资本流动考虑的不仅是名义利率,还有实际利率。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央行加息0.25%,资本流动影响中国经济的力度不是很大。中国的名义利率也刚刚提高,升息以后,名义利差在缩小,但我国的实际利率仍然是负数。所以我认为对于热钱在中国与国际之间的流动,利率的影响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