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4月中旬高盛针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发布看跌报告之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有两次怪异动作。
第一个怪异动作是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空中力量对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展开轰炸后,以石油为代表的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也只不过“意思一下”,很快就复归原有走势。
中东北非的政局动荡从去年年底就已开始,突尼斯、埃及、也门共和国、叙利亚等中东北非国家先后发生政局动荡,国际油价也早已对这一系列动荡作出充分反应。而作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之一,多国部队轰炸利比亚对国际油价产生的影响在前期也已经被较为充分地消化,市场机会主义自然不会利用这种已经被较为充分消化的题材做文章,反而倾向于借助这种利好为后续的抛空试盘。
第二个怪异动作是作为全球主要石油进口国之一,日本发生地震、海啸、核辐射三大灾难后,按理来说对国际市场原油需求构成利空,但国际油价在出现短暂暴跌后很快就发生报复性反弹,这说明市场机会主义当时尚未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多空翻形成共识,并没有贸然在国际市场上打压大宗商品价格。
此外,在4月中旬高盛发布针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看跌报告之后,国际市场上的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某些怪异动作。
今年5月1日美军在巴基斯坦首都近郊的一处民宅中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按理说应当有助于消除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运行风险,对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来说应属于无可置疑的利好。不过,这一次出货良机并没有被市场机会主义浪费,而是完美地实现了借利好出货的愿望,致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不涨反跌,属于市场机会主义与熊市思维之间的典型结合。5月初,纽约商品交易所上市的西德克萨斯原油价格在短时间内从每桶117美元最低降至每桶97美元,单日下跌幅度甚至一度超过7%。
应当看到,在当今国际商品市场上,针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市场机会主义行为不仅要借助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机制来实现,而且也能够借助金融衍生品的“做空”机制来实现。
前段时间,国际投机资本通过金融杠杆肆意放大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利多因素,这种夸大市场利好的行为的确是一种市场机会主义的体现。
不过,现阶段国际市场上的大宗商品供求形势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市场机会主义时常获得施展“作为”的空间,仅仅用道德尺度评判是远远不够的。机会主义的行为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不完全如实地披露所有的信息及从事其他损人利己的行为。如此看来,当今国际市场的投机资本与市场机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联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于“机”的发掘。也就是说,要有本事做到先知先觉。
国际市场上的大宗商品价格炒到这么高,更多靠高倍杠杆来实现,因而稍有市场波动就很容易爆仓或被迫止损。
与“圈外人”最大的不同是,这些投机资本往往较早知晓何时处于投机的“危墙”之下,因而也就更能够在国际市场对大宗商品价格一致看涨之声中及时借利好出货。
年初炒家曾想借中东政局“利好”出货,但日本地震导致原油及其他诸多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并没有顺利出成。炒家这次想借拉登之死这一消息出货,下手很是坚决,否则,等到6月底美国如期结束第二轮量化宽松时,想出货也难。
在人们诅咒市场机会主义的“厚黑”之余,也不得不更多钦佩市场机会主义对于“机”的识别能力。
不可否认,在当今国际市场上,投机资本对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判断并不完全取决于对于非对称信息制高点的抢先占据。
实际情况是,当前国际市场上针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诸多市场机会主义行为恰恰是建立在信息共享基础之上的,只不过投机资本在信息的提炼加工与消化分析分析方面更胜人一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