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震波
欧债危机此起彼伏,美国公债超限警报也越发刺耳,再考虑到日本灾后支出规模巨大,主要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风险已经明显上升。而这些风险,正通过各种渠道,“外溢”到银行系统,并对全球产生影响。
一般而言,国债在各类金融资产类别中风险最低,被银行等金融机构大量持有。但如果主要经济体主权信用出现问题,相关国债遭到抛售,银行系统将受到明显冲击,进而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从银行角度看,如果主权债务风险上升,其受到的冲击将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所持国债资产价值下降,财务稳健性明显减弱;二、通过国债抵押在批发市场或央行融资的能力下降,导致流动性不足风险上升;三、如果主权债务信用评级遭到调降,一般相关国家银行信用评级也会下调,其融资能力将受到影响;四、银行依赖政府信用担保发行的债券成本将上升。
发达经济体金融系统联系密切,很多银行持有其他国家国债,并对危机国家的银行债以及企业债存在风险敞口,这使一国主权债务市场的紧张形势,很容易传导至其他经济体。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在欧元区国家,大型商业银行对银行债的风险敞口规模是其一级资本规模的1到3倍。德国、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对目前主权债务风险突出的欧洲国家银行债敞口都很大。
从全球范围和过往经验看,主权债务风险如果集中爆发,将导致全球市场的风险偏好进一步逆转,资金撤出股市、商品市场甚至债市,进入贵金属市场等寻求避险。这将导致资产价格明显波动。
就在11日,国际清算银行发布了一份针对全球债务风险的重要报告。这份报告预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将在未来几年蔓延至更多国家,“总体而言,主权债务风险溢价将可能比过去更高,且比过去更容易波动。在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已经失去‘零风险’地位,另一些国家将步其后尘”。
国际清算银行同时认为,新兴经济体或难幸免,因为一些经济体容易受到外部冲击。作为金融危机的严重后遗症,危机中私人部门损失转变为政府负担后的风险难以消弭,外溢效应更不容轻视。
中国震感
受外部市场重挫等因素影响,12日中国股市低开。市场投资者对中国在海外主权债务市场上的风险也存在担忧。
不过,从各类机构公布的数据看,中国各银行在欧洲国家主权债券和其他银行债券资产上的敞口有限。近期也未见相关机构就此作出特别说明。
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目前欧洲出现明显债务风险的国家对外国银行的负债总占比还不到一成,如果据此推算到中国各家银行,其额度将更为有限。
此外,对于中国政府前期购买的部分欧洲国债资产问题,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对欧债的投资更多出于外汇储备多元化等战略考虑,但在目前欧债形势反复的情况下,应更重视进入市场的时点。
还有学者谈到,在发达经济体整体债务风险上升的情况下,利用庞大外汇储备投资更多海外实业资产也是一个思路。(记者谢鹏 金旼旼 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