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别忽悠我了,新银行动辄80亿、100亿的所谓授信,就没几个算数过。”记者近日在南京一个开发区采访,巧遇一家新银行的行长带队来谈授信合作,管委会负责人客客气气地把他们挡了回去。
授信本来是个宽泛的概念,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贷款、票据融资、透支、垫款等表内业务,以及票据承兑、开信用证、保函、债券发行、借款担保等表外业务,都可算作授信合作范畴。在南京,一些新银行刚进来,为制造轰动效应,一开门就说签100亿的授信。“新银行都喜欢这么干,无非是为了一个广告效应,以此来证明自己多有实力。”省内一家大银行的信贷处长说。但今年,这一招明显“不灵”,客户很务实——贷款放下来才是真的,我要的是真金白银,虚的免谈。
存款准备金率经过10多次上调,今年的资金紧张可谓史上罕见无前例,来自省银行业协会和银监部门的反馈显示,去年以来,随着资金面一轮又一轮紧缩,受制于信贷规模的紧张,因银行承诺的贷款不能及时放款而引发的投诉和纠纷明显增多。“我去年12月份就办完了所有贷款手续,今年1月份资金面紧张,银行说利率要上浮30%,我们本想春节后等资金面缓和一些再办。不料银行‘狮子大开口’说年利率要达到10%,比基准利率上浮60%还多,我们都傻了。银行却说你不要有人要,年息15%的资金,想要的人都在排队呢!”南京一家做太阳能配套件的企业老总,懊恼地向记者抱怨银行要价“太狠”。
中小企业对贷款利率的朝令夕改、水涨船高很不满,但议价能力差也只得忍气吞声,目前反映问题最突出的是房贷业务。据对苏北一个地级市的统计,今年前5个月,光积压的房贷就近3000笔,其中2000笔是去年三四季度收下来的,开发商和购房者抱怨不断。最近,监管部门就收到多项举报,一家银行给一个楼盘只放了不到200万元的按揭贷款,就向开发商收取近4万元的“融资安排费”;开发商也不是省油的灯,立马把这项费用转嫁给购房者,从而引发投诉。
一位长期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律师告诉记者,银行的个人房贷业务不同于企业贷款,银行对个人贷款一般不出具承诺函,受理了贷款人的资料,就视同认可贷款人的条件。从客户角度讲,也就视同为银行承诺放款,这是一种“隐性承诺”,具有不可撤销性;如果客户长时间不能得到贷款,或者银行奇货可居,向客户提出苛刻的贷款条件,客户就会认为银行违约,投诉和纠纷自然就会产生。
省银监局有关负责同志指出,今年以来,银行业漫天要价,以其强势地位擅改合同利率,强制或暗示向客户搭售保险和基金理财产品,这些问题已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监管部门已对此开展专项检查。他认为,产生问题的根源是贷款额度紧、贷款条件变化、利率市场化程度低,银行的垄断性放贷使客户难有自主选择权,而根本原因还是利益驱动。他指出,银行不仅仅是经营货币的单位,也是经营信用、经营品德的单位,中国的银行都是以储户的高利差养大的,一味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向自己的衣食父母漫天要价,以牺牲品牌和信誉为代价,来与客户争蝇头小利,最终是得不偿失的。(记者 陈志龙)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