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都没再炒股了,主要是把钱借给别人,一年20%利息收入,无风险收益。”上海一位金融业管理层人士如此描述自己的赚钱之道。据悉,在货币政策持续紧缩中,像这位金融业人士一样积极参与民间借贷的人士正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民间高利率借贷累积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在最近一起上海的诉讼案中,单月借款利率甚至到了15%。
市场人士告诉记者,高利率促使银行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很多借贷主体利用银行资金使用管理漏洞套取银行资金进行民间放贷以牟取利差。
记者获悉,江浙部分商业银行已出现联手担保公司抽取高佣金的情况。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民间借贷高峰地区的江浙,少数银行克扣已批下来的短期贷款,急于获得中转资金的企业只得去担保公司签订高利息的贷款合同。“而实际上,担保公司放出去的这笔贷款是没有任何风险,因为银行已经批下来了。”该名业内人士说,由于银行贷款利率不能过高,因此从担保公司出去的高利息贷款,银行也能从中抽成获利。
“而且为了规避监管,他们在合同中不会出现高息条款。”他补充道,而是先扣除利息部分来放款,但却按照原额来计算利息。
一位私募人士告诉记者,其最近发行的一款私募产品,已与银行谈妥,银行以1:2的比例认购。“比如我出资3000万,银行认购6000万元,我给这6000万元资金支付8%点几的利息。如果我买的股票跌了,先跌自己的资金,在跌掉2000多万的时候,产品就清盘,把银行资金退还,并保证能有8%的利息支付给银行。”
央行最新统计显示,上半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为7.76万亿元,而同期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为4.17万亿元,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比例继续降低,同时银行体系外资金融资占比则攀升至目前的46%,如果算上民间借贷资金,银行外资金已接近甚至超过全社会融资总量的“半壁江山”。
疯狂的高利贷
在紧缩政策下,包括担保公司、典当行等融资渠道的借贷利率高涨。
国内某担保公司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公司客户主要贷款额度一般是200万元至300万元。贷款利率基于贷款人的风险定价、融资担保以及行业等因素而定,最高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
上海一家典当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称,如采用民品抵押贷款,月利率为4%,如房屋抵押贷款,月利率为3.5%。如不符合条件,利息要高一点。
上海一家投资管理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提供200万以下的贷款,如果是非上海户籍,需提供房产证明。无抵押贷款的月息为20%~30%,视个人条件而定。抵押贷款月息为4%左右,一般根据房产价值打7折来放贷。
除了银行、典当行等机构,一些拥有闲置资金的个人也在加入民间借贷大潮。
林业(化名)是上海某高校经济学院的讲师。去年下半年,林业一名下海经商的同学告诉他:“你有闲置资金的话全部借给我,我给你年息20%,而且按月付息。”从那时到今年5月份,林业通过民间借贷,每月能获得一笔固定且诱人的额外收入。在这段时间内,林业还将这个新的理财途径介绍给了他周围的亲戚、同事、同学,“大概有20几个人都有在做吧,比炒股的投资收益好。”
环环相扣的高息民间借贷资金链现已绷紧,风险与日俱增。据悉,在货币政策持续紧缩中,民间借贷利率水涨船高,像这位金融业人士一样积极参与民间借贷的人士正越来越多。
违约情况在加剧
笔者采访发现,上海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普通市民,在将个人闲置资金用于民间借贷。不少借贷是通过各种“中介方”来实现借、贷双方的对接。
林业的同学便是一名“小中介”。林业介绍,其同学开了家投资公司。平时除了做一些零星外贸生意,就是做融资对接,然后抽取提成。林业也在担忧,一旦借贷者虚构一个项目,或者成立一个空壳公司,自己很可能会血本无归。
林业的担忧并非没有来由。继厦门市近期连续爆出民间高利贷崩盘大案后,石狮最近连续两起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案,其中一个牵涉上亿元资金,除了向社会民众融资外,还有担保公司和银行牵涉其中;另一个银行职工向熟人借款几千万元后,卷款跑了。
上海一位律师称,现在通过民间借贷产生的违约情况正在加剧,“建设工程公司比较多。因为建设工程公司很多设备、材料都是租来的,他们的经营款也大多靠贷款。”
他告诉笔者,上海一家民营建设公司,在承建某个大型项目过程中,由于工程设计临时变动,使得其租赁来的建材无法归还,导致这家民营公司资金链断裂。“当这家公司四处筹钱无门的时候,有个朋友愿意借给他200万,他和对方签订了月息15%的合同。”但在还了一个月利息之后,这家公司便不再付息。该律师补充说,其实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一年的合同、按月付息,“但到后来付不出利息,大多数人就私下中止了合同,归还本金了事。”但问题在于,上述这家民营公司连本金都无法归还,只能诉之于民事。
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在民间利率高企、“全民放贷”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民间借贷市场会形成泡沫,只有在利率不断上升的预期下才能保持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后果不堪设想。(忻尚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