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银行有权提前终止 高收益理财产品或受冲击

2011年07月22日 08:3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来,一些月末发行的、短期限的、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被银行单方面提前终止。对此,专家分析认为,目前被提前终止的产品数量有限,多为信托类产品或投资方向涉及信托贷款类产品,而银行提前终止产品或由“产品投资运作属性”所致,不过也不排除和银行在月末为冲“存贷比”时点而利用理财产品“高息揽存”有关。若未来监管部门加强对理财市场的整顿,这类高收益理财或将受冲击。

  提前终止产品多为信贷类

  近期,部分银行开始单方面提前终止理财产品。据国内媒体援引一位投资者的话称,其日前接到某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称,于6月底购买的一款信托类理财产品被银行单方面提前终止。该款产品的存续期在1个月左右,投资收益以50万元为界限,投资金额50万元以下的年化收益率为6.2 %,50万 元 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在6.5%。

  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一般理财产品在发生对收益产生重大变化的事件时会提前终止,如企业提前还贷、产品 净 值 收 益 上 涨 到 一 定 高 度 或 跌 破 止 损 线 等等。目前,提前终止的产品并不多,一般为信贷类产品。

  银率网理财产品分析师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主要原因为政策调整,贷款企业提前还款,理财产品挂钩标的表现异常,理财产品表现触发提前终止条件。目前来看,提前终止的产品主要为信托类产品或投资方向涉及信托贷款类产品及结构性产品,提前终止的产品并不是很多。

  记者注意到,对此,有媒体援引银行内部人士的话称,这种“提前终止”的出现可能和最近监管机构严查银行理财有关。目前监管机构已经明确要求银行对理财产品中的违规现象进行新一轮自查。提前终止一些超高收益理财产品,既对监管机构“存贷比”要求有了交代,也让银行用较少的资金去填补窟窿,这对银行来说自然是最优选择。

  产品投资运作属性致使客户无法随时赎回

  “现在多数产品是银行有权提前终止,客户无权提前赎回,可能由于投资运作的属性导致的,如,信贷发放无法使客户能够随时赎回。”方瑞表示。

  银率网理财产品分析师表示,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会对理财资金的投资期限有要求,而银行作为理财产品的主要管理者,可以遵循理财产品合同规定对理财资金做调整。

  “如信托类产品,该类产品的募集资金在产品成立后已经划入贷款方,贷款方在运用这笔资金的过程中不可能随时把资金撤出。又比如一些结 构 性 产 品(产 品 结 构 为 投 资 于 零 息 债 券+期权),如果投资者在存续期内赎回,产品不能保本 或 部 分 保 本 , 投 资者可能会承担更大的损失。”银率网理财产品分析师补充道。

  “被终止”或致投资者面临再投资风险

  方瑞指出,高收益率产品是由市场资金利率所支撑的,一旦货币市场利率有所回落,目前短期产品的收益率也将随之下降。

  此前有报道称,银监会近日在内部会议上拟叫停融资类资产进入银行理财资产池,也就是说将信托贷款清除出银行的资产池,今后银行理财产品只能投向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或者是目前尚未明确的信托受益权。融资类资产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正是理财产品中收益较高的资产配置。如此消息属实,将会对理财产品收益产生巨大冲击。

  业内专家表示,一般情况下,产品的期限、流动性以及产品的风险度是决定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主要因素。通常,产品的投资期限越长,收益率越高,同时流动性相对较差的、风险系数高的产品收益率也会相应提高。因此,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分析未来的资金需求以及个人风险承受度的前提下来进行筛选,所选择的产品既要有稳定的收益,又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两者一定要兼顾。

  银率网理财产品分析师称,高收益理财产品必然会存在高风险,其风险主要体现在产品到期后本金是否能保证及是否能够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上。除此之外,如果产品提前终止,投资者也会面临再投资的风险。

  “目前通货膨胀高企,高收益理财产品会吸引很多投资者的关注,但理财产品并非储蓄或者国债,所以投资者需要考虑到风险性,结合自身的投资期限以及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相匹配的产品。”银率网理财产品分析师指出。记者 张莫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