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5年,美国似乎成了给世界经济制造麻烦的主力之一。2008年金融海啸,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性的经济衰退;现在的债务风波,则让世界金融市场面临新的恐慌和动荡。即使美国能够在8月2日避免债务违约,其主权信用降级将在所难免。失去了3A评级的美国,谁将是它最主要的受害者?
别小看这个评级,很多投资者之所以会投资美国国债,3A评级正是主要参考标准。希腊、爱尔兰等国国债之所以不受市场待见,垃圾级的评级是主要原因。如果美国信用评级下降,肯定会有不少投资者,至少只投资3A评级债券的基金,将会抛售手中美债。
抛售达到一定规模,恐慌就会发生,金融市场一旦染上恐慌瘟疫,结果势必是灾难性的。美债利率将抬升,美元会走软,市场流动性出现紧缩,美国实体经济将蒙受冲击。债务危机由此形成。
当然,最糟糕的情况是违约,按照美国财长盖特纳的说法,违约“不堪设想”;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则警告,违约将是“金融灾难”。其中原因,就是国债常被用于充当担保物,违约势必引发“系统性风险”,使整个金融市场陷入全面混乱。但即使不违约而是降级,国债担保的风险加大,金融市场也将面临震荡。
美国是输家,但为其垫背的,还有不少亚洲国家。其中,中国可以说是最大受害者。原因无他,中国是美国最大债权国,持有美国债约1.1万多亿美元,日本是第二大债权国,持有9000多万美元。美债无论违约还是降级,对两国来说都是沉重打击。
打击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最直接的,美债违约或降级,意味着美债风险加大,投资者有血本无归的可能;第二,美元可能的贬值,会对这些国家的外向型经济构成威胁;第三,最糟糕的情况是,金融恐慌席卷全球,世界整体经济受创,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后的金融海啸将重演。
怎么办?在金融市场上,现金为王,尤其是在不确定的动荡年代。据说,面对可能的危机,美国不少大企业都已未雨绸缪,增加现金储备,工业巨头通用电气手中的现金流据说就达到了910亿美元,远高于2008年金融海啸时的160亿美元。
对中日这些债权国来说,是否也可采取类似策略,先果断抛售部分美债套现呢?但结果却似乎恰恰相反。按照美国财政部的数据,今年5月份,中日英等主要债权人主动增持了美国国债,其中中国增持了73亿美元,日本则增持了50多亿美元。由于坐拥美元离岸金融中心伦敦,英国增持幅度达到135亿美元,这背后据传闪烁着中国买家的身影。
怎么看这种悖论?美联社有一篇分析报道说,这是因为投资者认为美国最终会提高债务上限,违约可能性不大,即使无法达成提高上限协议,美国也会选择削减开支,而不是拖欠利息。这似乎不错,但其实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中日英这些债权国来说,它们找不到比美国国债更好的投资产品。以对外投资遵守“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大原则来看,美国国债无疑名列榜首。
另外,投资大宗商品也不现实。仅以中国为例,外储超过3万亿美元,买黄金可将全世界流动黄金全买下;买石油,也不可能买到那么多石油,即使买来也没地方储存;投资实业,基于“国家安全”等各种因素,绝不是中国想买什么就能拿下什么。更何况,在国际市场上,素有中国“买什么、什么贵”的恶名。贸然抛掉美债,购买其他大宗商品,风险性更大。
因此,即使美国信用违约被降级,对中日等国来说,债该买还得买,而且是不得不买。《纽约时报》就引述一日本高官的话说,即使降级让日本遭受损失,日本也只能接受,道理很浅显:“卖掉美元我们又该买什么呢?欧元吗?投资欧元会比投资美元更安全吗?”
如此看来,美国如果出现短期违约,或者信用降级,其结果可能不是美债被抛售,而是债权国被迫修改投资标准,降低对美国的投资门槛。比如,原先要求投资3A级的产品,现在A A级产品也凑合。换言之,美国信用虽然遭到了降级,但损失其实是其他国家分摊了,尽管这些国家百般不情愿,但在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的背景下,它们也别无选择。(刘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