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王国刚:提高准备金率未必是紧缩银根

2011年07月28日 08:2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6次提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每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总有人强调银根收紧了。事实果真如此么?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金融大家谈”栏目专访时表示,在中国目前现阶段,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目的是对冲外汇占款,而不能简单认为是收紧银根。

  各种经典的经济学教科书中,说清了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收紧银根的机理。“但没有说清的是,央行拿这部分资金干什么去了,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这部分资金到了央行手中就消失了。”王国刚指出。

  从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看,中国人民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各家存贷款金融机构将会将相应的资金交给前者。王国刚估算,按照目前21.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计算,中国人民银行收到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应在14万亿元人民币以上。根据会计规范,每个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第一个科目都是货币资产。显然,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将这14万亿元存放到类似的专门账户上,例如“人民币货币资产”。但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看,既没有这一科目,也没有这笔资金。

  “难道这笔庞大的资金真的是蒸发了?”王国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金融大家谈”栏目专访时笑言。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王国刚表示,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所获得的14万亿资金并没有蒸发,而是绝大部分又通过从商业银行购买外汇,回到了存贷款金融机构体内。所以,今年上半年6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整个存贷款金融机构系统的资金,并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出现了“银根紧缩”意义上的减少。

  而用存贷款金融机构上缴的存款准备金购买商业银行手中的外汇,这一做法缘自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8月下发的通知。该通知明确,以后再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外汇资产的商业银行可以直接以等额的外汇资产进行上缴。这一通知意味着,在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目的,已越来越从经济学教科书上传统的控制货币供应、紧缩银根,向对冲外汇占款转移。

  近些年来中国外汇储备余额高速增长。“可以说,只要外汇资金还要流入中国而中国又缺乏有效使用外汇资金的方法,就会不断需要对冲外汇占款,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会一直使用下去。”王国刚向《经济参考报》“金融大家谈”栏目强调说,“这也正是到目前为止,货币当局并未给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设定上限的主要原因。”

  王国刚也指出,由于外汇资产在商业银行等不同金融机构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对于外汇资产较少甚至没有外汇资产的金融机构而言,如一些中小型的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后,这些机构无法全部以外汇资产缴款,只能部分甚至全部以人民币资产缴款,可能会导致有的机构资金紧张。但总体而言,近些年来的历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主要目的在于对冲外汇占款,而非“紧缩银根”。

  简单、片面地理解货币政策的意图与效果,在市场中并不鲜见。除前述对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理解之外,类似的比较典型的情况还见之于对央行票据发行的看法。王国刚向《经济参考报》“金融大家谈”栏目表示,中国人民银行一发行央行票据,就有人说,央行在回笼资金。其实,发行央票的目的,部分与前面的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同,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以新票对冲到期的旧票。

  2008年央行票据发行规模约是4 .5万亿元,2009年约是4.2万亿元,2010年约是4万亿元,规模逐年减少。王国刚表示,以去年的4万亿元为例,假定这4万亿元都是一年期的,并且假定其发行数量在月度之间是平均分配的。那么,它一个月至少要发行3000亿以上的票据,以新债来还旧债。这就是对冲。2008年以来,央票发行数额逐年减少说明,货币当局在“吐”出去而不是“吃”进来货币。这与“发行央行票据即回笼货币”的看法,恰恰相反。(实习记者 满璇 廖冰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