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江苏泗洪全民放高利贷续:跨国集资诈骗案告破(3)

2011年08月05日 08:44 来源:中央电视台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韩凯介绍说,在亲情面前,很多善良的老百姓都有着很朴实的想法,即便是钱要不回来,也不能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告了,况且他们也是把钱交给了上线。 再加上没有打借条,即便想告也缺乏起码的证据。因此,泗洪当地的老百姓大多采取了沉默的态度,不愿意报案。另外还有人抱有幻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过一段 时间,钱还能要回来,而一旦上线被抓了,钱要回来的希望就十分渺茫。当地的居民也证实了这样的说法。

  江苏省泗洪县青阳镇居民告诉记者,这个事情肯定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然后再沸沸扬扬的炒这件事情,让更多的人知道你做这件事情,你会更没面子,很多人都是这种心态,包括我。

  江苏省泗洪县石集乡村民告诉记者,公安局认为这个钱是挥霍的,举报出来要受法律制裁。举报了钱也要不回来,何必举报呢。假如我的钱放到那儿,得罪人了,钱也要不回来。

  韩队长告诉记者,在泗洪,民间高利贷活动大部分的上下线都是关系很近的亲戚、朋友、熟人,面临着报案难、取证难、老百姓有顾虑不愿配合,而相关 法规的滞后,也使他们在现实的办案过程中,对于涉案人数、金额等很多关键问题难以进行界定。这也直接给警方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泗洪县公安局经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韩凯告诉记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针对的必须是不特定的公众,不特定公众怎么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比如 说,这里面是不特定公众,他介绍的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兄妹姐妹,有的是战友,处了很多年的同事,这些能不能认定是不特定的公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是否立案侦查,要取决于是否涉及以下三种情形:针对不特定的公众,集资的数额 达到20万元以上,人数达到30人以上,造成损失在10万以上。采访中,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表示,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希望更多的得到受害群众的支持,积极 与警方配合,尽最大努力挽回群众的损失。

  泗洪县公安局经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韩凯告诉记者,看到老百姓损失这么多,我们心里面也在心痛 领导也在催我们,认为我们没有尽力去办,事实上我们很尽力了,很多人都不来,因为这些投资群众是受害人,我们又不好采取强硬的措施,只有慢慢的做工作。所 以导致到现在我们才核实了100多人。 我想提醒广大受害群众,能够尽早到公安机关报案,以便于我们公安能够立案调查,更加全面的掌握案情,最大限度的挽 回大家的损失。

  江苏泗洪:组合拳严打非法集资

  《经济信息联播》报道,一时的贪念,换来的是惨痛的教训,相信在泗洪县的百姓当中,以后再听到所谓集资挣大钱的事情,大家都能清醒的有所认识。 现在在江苏泗洪县,当地政府也在群众中,加大了对非法集资案件的教育和宣传。目前这些受害的老百姓基本生活是否有保障呢?政府部门又采取了那些具体措施防 范这类案件的再度发生呢?继续来看我们记者的调查。

  现在是在泗洪县泗州东大街一个人流量比较集中的地段,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现场有很多打击非法集资的宣传展板,工作人员也正在派发宣传手册,通过这种形式的宣传,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非法集资的危害性,从而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

  除了在全县广泛散发宣传手册,记者在泗洪县城和周边的乡镇,也看到了很多打击非法集资的宣传横幅,大部分银行门口的LED显示屏也打出了远离非法集的字样,而当地电视台也在黄金时段播出相关的广告和专题节目,对非法集资的危害性进行广泛宣传。

  江苏省泗洪县居民告诉记者,有一些群众不理解是什么情况,通过大力宣传,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了,也不会盲目的把钱放给这些人了

  江苏省泗洪县居民告诉记者,我认为这个很有教育意义,对那些利益熏心的人是最好的警示,让他们能悬崖勒马,不要把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放到非法集资当中。

  除进行大力宣传外,泗洪当地的银行系统,也在对当地的资金流向等数据进行密切监测,以稳定当地的金融秩序。

  江苏省泗洪县人民银行副行长王冰告诉记者,对信贷资金,特别是个人的贷款,我们严格按照划拨到采购对象或者企业手中,绝不允许信贷资金直接由个人现金提取,这样就可以杜绝高利转贷这种行为。

  此外,对老百姓反应强烈的一些爪王和中间人,当地公安机关正在积极搜集相关证据,并依法进行打击。而对那些损失严重的村民,当地政府也已经开始给予必要的社会救助。

  江苏省泗洪县县委常委 政法委书记徐宜军表示,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了我们泗洪县非法集资的问题,我们非常重视,对于那些因为放高利贷,造成重大损害的农户,我们正在梳理,对那些生活没有保障的人,我们也尽力救助,保障其基本的生活。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