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美债问题积重难返 应对之策或需着眼“再平衡”

2011年08月09日 08:57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美国的债务问题是全球投资者的难题。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当前,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债务赤字这一美国自己的问题却成了当前海外美债投资人担忧的焦点,也成了悬在全球金融市场参与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在标准普尔降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引发市场狂泻的同时,全球各类政经首脑紧急磋商以及应对措施也相继登场。

  事实上,随着今年来美国债务问题一再濒临“险境”,如何应对并化解美国主权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市场中的焦点话题之一。8月8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中国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许辉表示,要解决美国债务问题,或需从债务人的“债务再平衡”和债权人的“资产再平衡”两个方面入手。

  据美国财政部的测算,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已于今年5月达到14.29万亿美元——这也是国会以法律的形式授权联邦政府发行债务的上限。虽然美国两党在抢在最终8月2日“大限”到来之前修改法案,提高政府举债规模的上限,但这并非意味着美国债务“炸弹”的“拆除”。虽然穆迪和惠誉并未对美国评级有所行动,但标准普尔却在上周末首次取消了美国保持了70年之久的AAA评级。一时间,市场陷入急度恐慌中。全球股市、商品市场等均初显恐慌性抛售行为,紧张空气肆虐全球。

  许辉分析说,从根本上说,美国不负责任地扩大赤字和过度举债是造成当前局面的主因。而近来美国两党在债务上限谈判中的“政治秀”以及标准普尔降调美国主权评级,更是给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美国国债投资人敲响了美债风险的“警钟”。“现在来看,值得关注的是,一方面美国国债的回报不断降低,例如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仅0.41%,”许辉表示,“另一方面,美国面临着实实在在的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国国债投资人不仅承担市场风险和美国国家信用风险,甚至未来仍旧存在被迫为美国国内政治内斗买单的风险。”

  “长期以来,债券交易员总是习惯以某一债券对同期限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利差来对该债券进行定价。”许辉表示,其背后的逻辑是美国国债是没有违约风险的无风险资产,因而可以作为风险资产定价的基准。一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都将美国国债视为“无风险资产”,偏好安全性的投资人投资美国国债可以获得“无风险收益”。由于市场存量达14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具有良好的市场深度和广度,且是理想无风险资产,所以全球投资人都大量投资于美国国债,尤其部分新兴经济体更是将外汇储备的主体配置于美国国债资产。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当前美国国债投资者也应当重视美国赤字财政不可持续的危险,客观衡量美国国债风险,并积极采取应对之策,避免发生被美国国债“绑架”的现象。

  “标准普尔的降调行为再次表明,美国国会提高债务上限这种权宜之计只是暂时地掩盖了美国债务风险。”许辉表示,美国这种长期靠举债为巨额赤字融资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提高债务上限将增大美国长期违约风险。而要解决美国债务问题,需要从债务人的“债务再平衡”和债权人的“资产再平衡”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美国政府需要进行“债务再平衡”。许辉表示,从债务负担能力来看,且不论本金的偿付,单是每年的利息支出即达4000亿美元左右,占美国政府财政收入的近1/6。但美国财政却入不敷出,靠举债度日,所有到期债务完全依靠借新还旧,甚至存续债务的利息支出也都是依靠举债借贷。其财政状况严峻程度已近似庞式骗局。其次,从债务改善能力来看,目前联邦政府债务余额已经突破14万亿美元大关,而且还在快速上升,短期内看不到下降的可能性。200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创纪录的1.75万亿美元,占当年GDP的比重高达12.5%。不仅如此,预计2010财年、2011财年美国政府的赤字都将超过1万亿美元。

  “若不通过约束财政、降低赤字来解决债务问题,却反而借助于提高债务上限来暂时避免违约,无异是缘木求鱼,本末倒置之举。”许辉说,所以解决美债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在于美国政府调整经济结构,放弃赤字财政政策,平衡巨额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找到新的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实现“债务再平衡”。

  除了美国政府进行“债务再平衡”之外,投资者的“资产再平衡”也是应对美国债务问题不可或缺的环节。许辉表示,对于美国国债投资人尤其是亚洲贸易盈余国家来说,不应该被动等待美国政府进行“债务再平衡”,而应主动进行“资产再平衡”。这包含两个层面的涵义,其一是反思贸易盈余政策,其二是反思资产配置策略。

  “更为重要的是,投资人主动的‘资产再平衡’将对美国政府的财务冒险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约束机制,促进其积极进行‘债务再平衡’”,许辉说,当然,无论是债务人的“债务再平衡”还是债权人的“资产再平衡”,短期来看,财政紧缩和资产重配置都是痛苦的过程,甚至会付出一定代价。但长远来看,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好事,决策者应该具备长远的眼光和全局的智慧,权衡利弊得失,果断拿出对策。记者 莫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