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的现实是: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证券市场的市值已超过日本,每年IPO市场的市值也已相当于美国的两倍,但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仍远远滞后。比如,截至2010年底,上海有包括信用评级机构在内的各类信用服务企业74家,年收入合计约6亿元;而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年收入已超过50亿美元。
据介绍,中国信用评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真正进行大规模债券评级尚不足5年。债券市场规模小、品种单一、竞争不规范等成为制约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公司董事长朱荣恩说,不少评级机构为了争夺市场、留住客户,出具的结果大部分都是最高级别AAA级。这也导致了评级质量的事后检验机制——违约率、迁移矩阵等手段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意义。从2006年开始,三大评级巨头又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渗透进中国市场。目前合资的评级机构已经占据中国债券评级市场大半江山。
关建中表示,相比老牌的评级机构,目前中国评级机构的国际影响力不够,中国作为债权国,应该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支持本土评级机构发展,参考本土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进行投资决策,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统一的信用评级从业机构认证制度。
为打破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欧洲有计划在2011年底成立一家由25个合作方参与的评级机构;德国已在研究一项建立评级机构的计划;俄罗斯一些经济学家不久前也向政府建议,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的评级机构。(记者叶锋、周琳、李延霞、张舵)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