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或将见顶回落决策者宜关注外部风险
在投资者的担忧中,8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份各项经济数据。鉴于国际油价下跌和猪肉价格稳定,当天与本报记者连线的多数外资银行专家预计,PPI和CPI很有可能于7月份见顶,并在今年剩下时间稳步下降。但也有专家对此不以为然。在外部风险进一步上升的情况下,几位专家预计下半年不会有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出台,但期望立即放松货币政策也不现实。他们还提醒决策者密切关注欧美经济和金融市场面临的下行风险及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做好预案。
CPI是否见顶存分歧
从未来通胀的表现来看,大多数与记者连线的专家认为,尽管近几个月CPI环比明显上升,但考虑到猪肉价格随着供应逐步增加而趋稳、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所致的PPI下降最终将传导至CPI、中国经济放缓、未来几个月基数较高,CPI同比数据可能已经见顶,将从8月份趋于回落。巴克莱资本经济学家常健预计8月份将回落至大约6%,10月份至约5%。美国银行—美林证券经济学家陆挺预计CPI到年底时将回落到4.0%至4.5%,并将这一水平保持几年。
对此,法兴银行经济学家姚炜不以为然,她认为从数据中看不到任何重大改善,物价的压力点正在转移但并未缓和。事实上,尽管猪肉价格环比增幅从6月份的11.4%收窄至7.7%,但蔬菜价格则从环比下降0.8%变为上涨4.1%。同时,7月份非食品价格同比涨2.9%,环比涨0.1%,与6月份相比没有显著改善;另一方面,PPI已经两个月走平。按理说,近期全球商品市场的抛售潮应当进一步缓解上游压力以及输入性通胀压力。但是,姚炜说,下游的消费者可能不会很快受益,因为国内定价机制僵硬。她的结论是,尽管CPI上升的几率正在因基数效应而变小,但环比很可能趋升,并在第三季度保持在6%以上。
外部风险成决策重要考量因素
至于未来的宏观政策走向,几位专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及决策者关注外部风险的重要性,因为正在肆虐全球金融市场的风暴,使得中国经济前景变得更为复杂。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对中国来说,应该密切关注近期欧美经济和金融市场面临的下行风险及其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对出口、航运和大宗商品行业的负面影响,做好预案,保证宏观政策的灵活应对。常健认为,外部下行趋势将成为政府决策时更加重要的考量因素。决策者在采取下一步行动之前,除了观察国内的增长和通胀状况外,还将审慎观察美国、欧盟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在8月份。目前由于疲弱的美国数据、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和美国评级下调而出现的金融市场动荡,无疑将导致中国政府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及其对中国影响进行重新评估。
“我们之前的看法是,考虑到货币政策的滞后性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已有所上升,预计下半年政策将‘适度紧缩’以进一步控制通胀。若外部经济增长进一步恶化,预计政策将更趋谨慎。我们坚持上述看法并相信,政策将对变化的情况作出快速、灵活的回应。”常健如是说。
考虑到仍处高位的通胀和资本流入压力,几位专家相信货币政策不大可能通过降低利率或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来立即放松。然而,鉴于不断上升的外部风险,他们认为三季度再度加息的可能性正在下降。但是,常健表示,如果全球市场稳定,则不排除加息的可能性。另外,有专家相信中国还有必要时动用财政政策支持增长的空间。
经济“软着陆”依然可期
展望未来经济前景,几位专家均比较乐观。澳新银行环球市场部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相信,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相比,中国目前处在较为乐观的情形中,足以抵御可能出现的更大的金融市场波动。他说,中国金融市场相对“独立”于全球市场,并与实体经济的相关度较低。同时,历史经验表明中国的居民消费受到股市波动的影响很小。更加重要的是,中国采取的货币政策紧缩措施相对“超前”,这也为未来可能的政策放松提供了较大空间。而在输入性通胀压力降低的情形下,中国央行也可以选择逐步放慢人民币升值,以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巴克莱资本预计,受保障房建设和水利工程项目的支持,下半年中国的投资增速将稳定并放缓。考虑到稳定的家庭收入增速和支持消费的政策将出炉,预计下半年消费增速相对稳定。不过,最近金融市场动荡以及预期中的外需走软使巴克莱资本对中国今明两年分别9.3%和8.7%的经济增长预测面临下行风险。
“我们已将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测值下调了大约1个百分点,欧元区的预测值也很疲弱。尽管我们预计最近全球经济的发展不会达到‘二次探底’的程度,但全球经济确实存在由市场与经济间恶性循环而引发的下行风险。”常健如是说。
尽管如此,几位专家仍坚持中国经济“软着陆”的预期。常健的理由是,迄今国内经济活动的缓和符合预期。内需方面,下半年投资和消费增长将保持,可能促进整体GDP增长9个百分点。“我们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到8.5%以下的风险很小,因全球经济将继续增长而非陷入衰退,下半年外需不会像2008年那样骤降。”袁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