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压力面面观
美欧债务冲击波全球性影响持续,国际金融避险工具日渐转移
人民币汇率连续4个交易日创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一定程度的升值能否降低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8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950元,较前一个交易日上涨了22个基点,已连续4个交易日创汇改以来的新高。有分析认为,市场形势仍然在不断变化波动中,未来人民币汇率变动弹性也将增大。
“美元在中期内还可能会呈走贬趋势,这种趋势是基于经济基本面的一个合理调整。”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说。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贸易顺差高速增长,出口的强劲上扬,导致外汇供大于求,客观上推动人民币汇率走强。
自去年央行宣布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近7%,但有效汇率略有下降。丁志杰认为:“汇率虽然不是治理通胀的专门工具,但汇率升值客观上会抑制通胀。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符合经济基本面的汇率波动,都不会对经济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进口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出口的商品价格却下降,导致中国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仍然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加快,也会形成通胀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认为,人民币目前升值的压力来自于三方面:一是,美、欧、日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尤其是美国的量化宽松和低利率,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中国。二是,亚太国家发出的“中国责任论”。目前欧、美、日经济放缓,而亚太新兴市场国家主要的出口国家还是欧美市场,中国是其出口竞争国,如果人民币升值对这些国家的出口有帮助。三是,中国经济增速较高,社会稳定,是全球可见未来比较好的投资地,海外资金通过外国直接投资或热钱的形式流入中国。这三方面原因使得相当长时间内人民币升值压力都会存在。值得关注的是,一定程度的升值能否降低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
有学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压力来自国际金融市场避险压力的传导。和谐战略研究联盟理事长景学成认为,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避险工具,有从黄金转变为人民币的趋势。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形势良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7月中国进口贸易增长27%,贸易顺差有所扩大。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也给了市场信心。
亚洲国家对本币升值趋势颇为担心
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和亚洲国家需要加强货币政策协调
自8月初以来,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卢比对美元汇率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升,加重了这些国家出口行业人士对未来的担心。亚洲一些国家的媒体分析认为,美国和欧洲经济复苏缓慢,最终将影响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韩国、泰国、印尼、越南等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韩国《亚洲经济》8月15日的报道称,韩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提高,意味着韩国抗击来自外部不确定因素的能力脆弱。如果这次美国的债务危机持续下去,其出口竞争力将进一步恶化,经济发展就会出现钝化。
分析认为,这些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目前普遍出现两种期待:一是希望中国经济能够保持稳定发展,为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足够动力;二是希望人民币能加快升值,以更有利于它们自身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市场的出口。
泰国《民族报》近日发表文章称,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未来经济走势,将取决于中国下一步如何应对美欧债务危机有可能带来的经济下滑,尤其是未来因美元贬值而造成的金融市场动荡。一些泰国经济学家认为,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有很大一部分是美元债券,未来有序地减持美元,将使各方受益,这尤其需要中国和亚洲国家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经济学教授提拉纳说,如果中国允许人民币对美元以更快速度升值,这不仅有益于美国经济,还有益于泰国经济。有泰国学者甚至将此与中国未来的领导力相联系。泰国国立发展管理学院经济学家的瓦拉帕认为,西方的经济实力在减弱,目前的形势给中国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行动机会”,“中国理应采取行动来解决全球失衡问题”,因为这是“双赢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