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屡成危机助推器 评级机构亟待变革(2)

2011年08月16日 15:26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美国查标普是砸自己的脚

  羊城晚报:评级机构以第三方姿态出现,但其客观公正性并没有来自外部的硬约束,谁来监管这个行业?

  吴晶妹:在标普事件上,美国政府因为自己利益受损调查标普,其实是搬石头砸自己脚。二战以来,针对评级机构对事件各方的升级或降级行为,曾经产生过很多纠纷和不满。当时美国的做法是一律保护,对起诉方的答复是评级机构可以不对自己的评级过程、方法做出解释。现在美国政府自己利益受损,就启动调查,要求公布评级过程和使用的数据模型,显然是对自己以前行为的推翻。

  羊城晚报: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安然事件以及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评级机构在危机前给出很高评级,危机一出马上调到垃圾级别的情况多次出现,不仅没有预见性,危机爆发后的评级条件还恶化了问题,成为危机助推器,这样的情况为何屡屡出现?

  吴晶妹:这是很多人现在质疑信用评级机构评级方法的根本原因,评级机构应趁这次危机对其评级方法、预测内容做出变更。他们一直将风险预测定位为艺术,不是科学,结果必然是经济形势好的时候预测全是正面的,反之则全部是负面的,所以评级的内容必须改变。

  羊城晚报:标普下调美国主权债评级后,使得美国政府的信用已低于很多大公司,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包括大公国际给铁道部的评级是AAA,而给我们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是AA+,要怎么来理解?

  吴晶妹:这就是评级业需要改进的地方了。评级业自己的解释是国家主权评级与对公司的评级是两套体系和排法,主权评级是各个主权国家之间相比,公司信用评级是不同的公司之间比。但它所使用的评级符号都一样,这无疑会带来人们的困惑。我认为如果两个体系完全不可比,直接把评级符号分开就好了,比如国家信用用A、B、C等字母,企业信用用星级表示,就不会混淆了。记者 吴海飞 王凌菲  实习生 李隆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