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放任美元变毛 害苦了“金砖”国家

2011年08月17日 06:4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受近来美国债务危机以及美国信用降级的影响,长期弱势的美元加快了其贬值的速度。8月16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925,已连续5日创出新高。

  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美国,“牵一发,动全身”,美元的贬值必将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更加剧烈的震荡,使得投资者对世界经济会否再次探底感到深切担忧。

  有分析人士提醒,美国政府继续膨胀的债务压力,加之美国经济中短期面临新的增长阻力,美债危机在今后一段时间恐怕会转化为美元危机。

  雪上加霜促使美元加速变毛

  8月5日,标普下调美国主权评级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但对如今的美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统计显示,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速仅为0.8%,远低于正常复苏水平。而高盛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将下调美国经济增速预期,预计美国经济有33%的概率再度陷入衰退。

  “美国方面可打的牌已经不多了,为了避免经济二次探底,此前不看好的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很可能会被再度提上台面,用以刺激美国经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吴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美债收益率提高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都会促使美元贬值。”吴敏分析,美债危机只是美元贬值的导火索,而金融危机则是美元弱势根本原因,美国经过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了市场巨大的流动性,加速了美元持续贬值的趋势,已经引起世界范围内各国美元储备资产的缩水。

  “美元疲软原因主要是对美国、美国经济、美国体制、美国统治集团信心动摇。”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对本报记者表示,经过几个月的债务上限危机,市场对美元的信心动摇不可避免,而美国信用被降级又加剧了信心动摇。同时,在目前欧洲各国增长放缓、进口需求下降之际,美元贬值是美国增加出口的关键因素,也成为防止美国经济活动再度低迷的重要手段。此外,一些机构投资者在其中兴风作浪,造成金融市场的动荡,也是促使美元贬值的一个原因。

  开机加印美元后果很严重

  美元不仅是本币也是国际货币,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已经对国际市场造成巨大震荡,甚至会冲击当前国际货币运行机制。事实上,在过去的一个月中,美元不断贬值的趋势已经渐显,美元兑瑞士法郎暴跌6%,美元兑日元跌幅约为4%。而为了防止本国货币的被动升值,日本、瑞士、巴西等多个国家都采取了汇市干预措施,在市场抛售本国货币以压低汇率,降低自己的损失。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全球市场因为美债信用等级下调而产生的“避险效应”,加上美国可能为购买国债而增印美元,都会压低美元汇率,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对美元仍将保持升值态势,这就会引发各国政府出手干预。同时,美元贬值也会造成国际市场的震荡。曾刚认为,如果美元持续贬值,可能会抬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从而加大全球通胀压力,而黄金价格有继续上涨的可能。

  与此同时,亚洲市场也会受到冲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亚洲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投资国,而美国是很多亚洲国家的资金来源地,美国市场不稳定将会对美国与亚洲之间的资金流动产生很大的影响。梅新育也认为,美元贬值使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升值,这样可能造成资本流入增长、通胀和资产泡沫压力加大以及出口受阻。

  “不过,美元贬值对世界最大的危害在于信心。”曾刚表示,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将不会被替代,因为现在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能够超过美国。虽然多元化是趋势,但是一种货币取代另一种货币作为储备货币需要很长时间。

  美应实施负责任的货币政策

  当前,除了中国拥有全球近三成的外汇储备外,俄罗斯外汇储备占比接近7%,印度、韩国的外汇储备占全球份额也超过或接近4%,巴西、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外汇储备占全球份额都在2%以上,“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全球储备份额总和已经远远超过全球储备资产的50%。

  美国政府放任美元贬值将造成债权国极大的损失。对此,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信用评级下调有理由,更有战略,美国债务信用是一个表面文章的演绎,其实质是美国债务信用靠自己难以改变或无法改变,评级是为了安抚全世界以实现帮助美国的结果,美元贬值会更加名正言顺,理所当然。”

  梅新育强调,美国政府现在应该做的是其政界少发不负责任言论,表现出负责态度。其次,停止政界恶斗,为美国经济创造平稳政治环境。显著减少对外军事政治干预,以改善美国财政。同时,不再实施新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是实施负责任的货币政策。本报记者 周小苑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