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欧洲央行购债忙“欧洲债券”呼声高

2011年08月17日 07:3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为了遏制欧元区债务危机向西班牙和意大利扩散,欧洲央行上周单周购买国债规模达到220亿欧元,创下去年5月该计划开始执行以来的最高纪录。空前的救助成本引发市场担忧,救助之路还能走多久?斯蒂格利茨、索罗斯纷纷放话,发行“欧洲债券”才是最终出路。

  欧央行空前买债规模引争议

  欧洲央行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行上周购买了220亿欧元的国债,以遏制欧元区债务危机向西班牙和意大利扩散。这是2010年5月开始执行该计划以来最高记录,此前规模最大的单周购买活动是债券购买计划推出后的第一周,购买规模为165亿欧元。

  欧洲央行此举使10年期意大利和西班牙国债的收益率由8月初一度引发市场恐慌的6%的危险水平降至目前的5%左右。购买西班牙和意大利两国国债后,该央行的国债持有量上升29%至960亿欧元。

  欧洲央行国债购买计划此前针对的目标是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国债等规模相对较小的市场。为支持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国债市场,欧洲央行不得不动用更多资金,这两个市场的总规模大约在2万亿欧元。

  购买力度的加大增添了欧洲央行在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其由23名成员组成的理事会也将面临新的分歧。据路透社报道,以欧洲央行执委会成员史塔克和欧洲央行管委会成员魏德曼为首的管委会四人小组持反对意见,担心欧洲央行正在介入财政政策领域。

  前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易辛也对德国媒体表示,“这不能成为一家中央银行的任务,如果央行介入政治事务,会损害其独立性。”

  有分析称,更大的疑问是欧洲央行能否、或者说什么时候可以停止购买国债。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根据一些分析师设定的最严重假设情境,该行可能还需为此支付数千亿欧元。西班牙和意大利8月末及9月初继续发售国债时,对欧洲央行的考验才真正到来。尽管该行准备在今年晚些时候把国债购买的任务交给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uropeanFinancial StabilityFacility),但该基金4440亿欧元的使用上限将使欧洲央行不得不在更长的时间内提供更多资金来支持市场。

  英国《金融时报》称,本周,欧洲央行将寻求从欧元区金融系统中吸收等量的流动性,以“冲销”通胀影响。考虑到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券市场规模庞大,倘若欧洲央行不得不继续如此大规模地购买两国债券,其在冲销通胀影响方面将会遇到困难。

  “欧元债券”呼声高涨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白宫前首席经济顾问斯蒂格利茨15日在参加英国广播公司(B B C )的N ew snight节目时表示,如果不能贯彻欧元债券框架,欧元的生存将会“非常艰难”。

  他说,受到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最重的欧元区国家缺乏财政回旋余地将使问题加剧“除非类似欧元债券这类框架能够得到推进,否则处境困难的欧元区国家将很难满足财政需求。”

  “目前欧洲央行正从银行那里买入几个国家的公债,”斯蒂格利茨表示,“某种程度上,欧元债券已经在出现,不过是以一种非常不透明的方式,而且当前体系如何继续仍有很大不确定性。”

  乔治·索罗斯近日也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支持欧洲债券计划。他表示欧元的推出造成了欧元区的分歧而非聚合,与初衷相左。如果负债累累的成员国被迫支付高风险溢价,它们的债务形势将变得不可持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发行欧洲债券,这将让背负巨额赤字的国家在债务再融资时能够享受与其他成员国同等的条件。

  意大利经济部长特雷蒙蒂上周再次呼吁,联合发行的债券将使个别国家的政府债务由大家共同分担,并称欧洲债券为欧债危机的总体解决方案。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当天也表示财政联盟是解决欧元区问题的唯一办法。

  德国反对态度有所软化

  德国一直是此想法的强烈反对者。15日,默克尔重申了反对意见。默克尔的发言人在柏林表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欧洲债券都不是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德国担心此举将推高德国借贷成本,并降低像希腊这类较弱的欧元区成员国改革经济的积极性。

  德国财政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此前表示,欧元区债务不可能共偿,援助不可能永无止境。经济部长菲利普罗斯勒也表示,对于德国来说,共同的欧元债券意味着更高的利息支出,将增加德国纳税人的负担。

  据德国《星期日世界报》报道,德国政府并没有完全排除使用欧元债券的可能。该报道援引匿名德国高官的话“和各成员国共同维持欧元区的稳定是德国的首要任务。政府从来没有放弃在最后接受一个过渡联盟、联合发放欧元债券的可能。”

  德国《明镜》报道也指出,目前德国政府态度已渐趋软化,柏林政府不排除接纳推行“欧洲债券”作为最终方案。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