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赞成人民币稳步升值的声音越来越盛,认为人民币升值能够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此可以抑制输入型通胀。但笔者看来,这种观点未必正确。因为中国没有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也没有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定价权。
升值源于劳动力价值低估
人民币中长期升值的基本面在哪?在于中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由于历史原因被严重低估,由此造成“中国制造”与全球各国的劳动者进行劳动力价值比较时处于严重不对等状态。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遭到全世界的诟病,中国自身也越来越感到长此下去不行。
提高劳动者收入,靠企业直接给劳动者加工资并不现实。于是只能采取“国家战略”,让人民币升值,通过汇率升值变相地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增加出口的总价值量,实际就是“中国制造”对全世界提价。
中国制造提价带来的好处之一,就是中国出口的结构出现显著调整,出口的主要商品不再是质次价廉,靠低价竞争。这种向好趋势的形成与人民币渐进升值的国家战略相关。更重要的是,当中国制造“涨价”后,不仅是从事出口加工业的企业员工收入在提高,它还带动了全社会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总体水平的普遍提高。
升值并非抑制通胀利器
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升值能够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因此可以抑制输入型通胀。其实这个想法很错误,因为中国没有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也没有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定价权。
人民币升值,仅仅是对美元升值,人民币对商品货币(主要是澳元、加元),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货币,包括对欧系货币(欧元、瑞郎、英镑)都是贬值的。人民币实际名义有效汇率上半年贬值1.5%。这说明,在所谓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中,我们购买中国急需的大宗商品和战略物资的购买力并没有增长,购买欧洲先进制造业零部件的购买力也没有增长,相反还在下降趋势中。输入型通胀压力并没有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减轻,抗通胀不能指望人民币升值,这已经被市场证明。
但是只要中国不停止自主提升劳动者劳动力价值的进程,人民币升值趋势就不会停止。
人民币将继续升值
当然,作为国际汇率市场的一部分,人民币汇率还取决于对手国家的货币政策,以及它们之间汇率波动。比如欧美日三大经济体就有不同的汇率战略,相互间也有“汇率战”,因此它们对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会出现阶段性不同或曰波动率不同。
笔者预计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将继续保持稳步升值趋势;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可能出现跳升,原因是欧债危机可能升级;人民币兑日元汇率会保持相对稳定,若考虑到日本重建进程大规模开始后对中国的进口大幅度增加,尤其是日本政府可能采取有限度的干预政策,人民币兑日元汇率将会处于稳步升值水平。
(中国农业银行大客户部 何志成)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